迹向苔中没,春从雨后深。
潮来冲岛响,似听鼓鼙音。
鼓鼙(gǔ pí)的意思:指鼓声和鼓点,形容喧闹热闹的景象。
何事(hé shì)的意思:表示问原因,询问事情的缘由。
听鼓(tīng gǔ)的意思:指高度警觉,敏锐地听到某种警报或危险的迹象。
岘山(xiàn shān)的意思:指高山或险峻的山岭。也用来形容事物高耸、险峻。
应有(yīng yǒu)的意思:应该有的,理应拥有的
有主(yǒu zhǔ)的意思:指有主见、有决断力、有责任心。
雨后(yǔ hòu)的意思:指雨后天晴,雨过天晴,形容事情经过困难或逆境后,出现好转或变得更好。
至今(zhì jīn)的意思:指某一事物从过去一直延续到现在,表示时间跨度长久。
岘山泪(xiàn shān lèi)的意思:形容悲伤到极点流下的泪水。
这首诗是清代诗人多隆阿所作的《古城(其二)》。诗中描绘了对古代古城遗迹的感慨与探寻,充满了历史的厚重感和自然的生机。
首句“莫笑岘山泪,羊公传至今”,以岘山之泪为引子,暗喻历史人物的哀思与怀念,通过“羊公”这一典故,表达了对过往英雄的敬仰与缅怀之情。岘山之泪,既是对逝去英雄的哀悼,也是对历史变迁的感慨。
接着,“此城应有主,何事竟难寻”,诗人提出疑问,这座古城是否曾经有过主人,为何如今难以寻觅其踪迹?这不仅是对古城命运的感叹,也隐含着对历史记忆逐渐消逝的忧虑。
“迹向苔中没,春从雨后深”,描述了古城遗迹在青苔覆盖下的景象,春天的雨水让痕迹更加深邃,既展现了自然的力量,也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历史的沉淀。
“潮来冲岛响,似听鼓鼙音”,最后两句将自然界的潮水声与古代战场的鼓鼙声相联系,以潮水的涌动象征历史的波澜壮阔,仿佛在诉说着古城曾有的辉煌与战争的喧嚣,同时也预示着历史的回响仍在继续。
整首诗通过对古城遗迹的描绘与思考,表达了对历史的追忆、对自然的敬畏以及对时间流逝的感慨,语言凝练,意境深远,富有哲理性和艺术性。
海门开船几百里,好奇亦无奇可寻。
荒涯乱草败人意,但见有树即关心。
一株两株少浓阴,青邑之柳始成林。
正好磅礴开我襟,泊船遂入林之深。
呼来舟子十余人,列席泥饮杯同斟。
舟子醉歌我醉吟,两相暗笑非知音。
百壶已空不得足,群群归鸟声相渎。
夕阳入水月上天,凉风夜送蒲帆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