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饭日逾瘦,狭衣秋已寒。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不曾(bù céng)的意思:从未,从来没有
儿童(ér tóng)的意思:指年幼的孩子。
来月(lái yuè)的意思:指将要到来的一个月份或时间段。
露气(lù qì)的意思:指露出真情实感,表露内心的情感或态度。
茅屋(máo wū)的意思:指简陋的房屋或住所。
强饭(qiáng fàn)的意思:指用强力手段迫使别人做某事或获得某种利益的行为。
溪声(xī shēng)的意思:溪流中传来的声音,比喻清脆悦耳的声音。
相忆(xiāng yì)的意思:相互怀念、相互思念
行路(xíng lù)的意思:指人在生活中行走、行动的过程。
夜来(yè lái)的意思:夜晚到来;指在夜间发生或到达。
中夜(zhōng yè)的意思:指夜间的中间时刻,也指深夜。
- 注释
- 强饭:亦作“彊饭”。
努力加餐;勉强进食。
狭衣:不宽阔的衣服。
溪声:溪涧的流水声。
- 翻译
- 勉强进食,身体日渐消瘦,寒冷的秋日仍然穿着单薄不合身的衣服。
不知不觉中慢慢的回想童年,那时候怎么知道人生如此艰难。
早上的露气侵入茅屋,在屋中就能听见溪水撞击石滩的喧闹声。
山中夜夜都会来到的月亮,到了黎明也从没有看过一眼。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倪庄中秋时节的生活状态与内心情感,充满了深沉的哲思和对自然的细腻观察。
首联“强饭日逾瘦,裌衣秋已寒”,以“强饭”、“瘦”、“秋”、“寒”等词,形象地展现了诗人在秋季身体日渐消瘦、衣物不足以抵御秋寒的境况,暗示了生活的艰辛与内心的孤独。
颔联“儿童漫相忆,行路岂知难”,通过儿童的单纯回忆与诗人对行路艰难的感慨,对比出世态炎凉与人情冷暖,表达了诗人对世事无常的深刻体悟。
颈联“露气入茅屋,溪声喧石滩”,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略带凄凉的乡村秋景图,露水渗透茅屋,溪流在石滩上潺潺作响,营造出一种清冷而又不失生机的氛围。
尾联“山中夜来月,到晓不曾看”,以月亮为意象,象征着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寂寞。即使在中秋之夜,明月当空,诗人却因种种原因未能欣赏,隐含了对美好事物难以触及的无奈与哀愁。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生活细节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人生、自然、社会的深刻思考,以及在困境中仍保持对美好事物追求的精神风貌。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柳枝词咏篙水溅妓衣
半额微黄金缕衣,玉搔头袅凤双飞。
从教水溅罗裙湿,还道朝来行雨归。
薄幸·眼波横秀
眼波横秀。
乍睡起、茸窗倦绣。
甚脉脉、阑干凭晓,一握乱丝如柳。
最恼人、微雨慳晴,飞红满地春风骤。
记帕折香绡,簪敲凉玉,小约清明前后。
昨梦行云何处,应只在、春城迷酒。
对溪桃羞语,海棠贪困,莺声唤醒愁仍旧。
劝花休瘦。
看钗盟再合,秋千小院同携手。
回文锦字,寄与知他信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