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此际(cǐ jì)的意思:此时此刻;现在
贱儒(jiàn rú)的意思:指那些品德低劣、学识浅薄的儒家学者。
聚议(jù yì)的意思:指众多人聚集在一起进行讨论、议论的场合或行为。
可怜(kě lián)的意思:
[释义]
(1) (形)基本义:值得怜悯。
(2) (动)怜悯。
(3) (形)(数量少或质量坏到)不值得一提。
[构成]
动宾式:可|怜
[例句]
可怜的孩子。(作定语)不能可怜人。(作谓语)知识贫乏得可怜。(作补语)骊山(lí shān)的意思:骊山指的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神山,也用来比喻高大、峻峭的山峰。
骈首(pián shǒu)的意思:指两个人或两个物体紧密地挨在一起,头与头相连。
儒冠(rú guān)的意思:指儒家学者的帽子,引申为指儒家士人的身份和学问。
鞅斯(yāng sī)的意思:指人的行为举止不端正,品德败坏。
- 翻译
- 秦朝轻视儒生尊崇法家,士人在这样的时代命运如丝般脆弱。
可怜那些聚集在骊山下的官员们,他们还不知道即将面临的大坑之祸。
- 注释
- 秦:秦朝。
贱:轻视。
儒冠:儒生的帽子,代指儒生。
贵:尊崇。
鞅斯:指法家代表人物商鞅。
士:读书人。
此际:这个时代。
命如丝:形容命运极其脆弱。
可怜:可悲,令人同情。
聚议:聚集商议。
骊山:秦始皇陵所在地。
骈首:并排,一起。
趋坑:走向灾难。
尚未知:还没有意识到。
- 鉴赏
这是一首描写士人困境的诗句,诗人通过对比和暗喻的手法表达了对当时社会现状的深刻感慨。"秦贱儒冠贵鞅斯"一句,讲的是古代秦国重视学术,尊崇儒生,儒冠成为荣耀的象征,而现在却变得无人问津,价值如同贵族所乘之马鞍一样贬值。"士生此际命如丝"则形容士人的生命脆弱,如同细丝随时可能断裂。
接着两句"可怜聚议骊山下,骈首趋坑尚未知"通过对历史的回顾,表现了对现实的无奈。这里所谓“聚议”,是指古人在骊山(即今陕西)聚集商讨国事,反映出士人们对于国家大事的关心和参与。而“骈首趋坑尚未知”则用了对比的手法,形容现实中的士人们虽然有着像古人那样的抱负,但却不知道自己的未来会如何,甚至可能因为时代的冷漠而被埋没。
诗中通过对古今对比,以及士大夫们命运的反差,抒发了诗人对于当时士人困境和个人无力感的深切同情。同时,这也映射出诗人对于历史的回顾和对未来所持有的迷茫态度。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九日侍宴乐游苑正阳堂诗
六郡良家子,幽并游侠儿。
立乘争钦羽,侧骑竞纷驰。
鸣珂饰华眊,金鞍映玉羁。
膳羞殚海陆,和齐视秋宜。
云飞雅琴奏,风起洞箫吹。
曲终高宴罢,景落树阴移。
微薄承嘉惠,饮德良不赀。
取效绩无纪,感恩心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