似梅似絮乱空奔,非月非霜眯远村。
自被树高先受白,谁怜苔瘦渐消痕。
凹凸(āo tū)的意思:形容物体表面有凹陷和凸起的不平整。
波澜(bō lán)的意思:形容事物变化起伏不定,波动不安定。
烦热(fán rè)的意思:形容天气炎热,使人感到烦躁不安。
寒冷(hán lěng)的意思:
[释义]
(形)冷。
[构成]
并列式:寒+冷
[例句]
气候寒冷。(作谓语)寒冷的季节。(作定语)
[反义]
温暖、温和、炎热、暖和
惊魂(jīng hún)的意思:形容非常恐惧或受到极大惊吓。
山头(shān tóu)的意思:指事物的顶端或最高处。
世间(shì jiān)的意思:指世界上的人间,泛指人世间的事物和现象。
水面(shuǐ miàn)的意思:指水的表面,也用来比喻某个领域或范围的最基本或最底层的事物。
一从(yī cóng)的意思:始终如一,毫不改变。
这首《咏雪》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雪花纷飞的景象,诗人巧妙地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手法,将雪花与梅花、柳絮、月光、霜气相比较,展现了雪花独特的美感与飘逸之态。
首联“似梅似絮乱空奔,非月非霜眯远村”,以“似梅似絮”形容雪花的形态,既轻盈又带有一定的硬度,如同冬日里绽放的梅花;“乱空奔”则生动地描绘了雪花在空中翻飞跳跃的情景。接着,“非月非霜眯远村”则通过对比,强调了雪花不同于月光和霜气的独特之处,它们在远处村庄上形成了一层朦胧的白纱,增添了几分神秘与静谧。
颔联“自被树高先受白,谁怜苔瘦渐消痕”,进一步描绘了雪花覆盖万物的场景。雪花首先落在高高的树木上,为它们披上一层洁白的外衣,而低矮的苔藓则在雪花的覆盖下逐渐显露痕迹,暗示着时间的流逝和自然界的更迭。这里不仅表现了雪花的美丽,也蕴含了对自然界生命循环的感慨。
颈联“山头凹凸犹难辨,水面波澜却易浑”,通过对比山头和水面的不同反应,展现了雪花带来的不同效果。山头上的雪花覆盖使得原本起伏的地形变得难以辨认,而水面上的雪花则容易混为一体,形成一片银白的世界。这种对比不仅增加了画面的层次感,也暗示了雪花对环境的影响。
尾联“顿使世间烦热处,一从寒冷便惊魂”,总结了雪花的作用。它能瞬间将炎热的夏日变为寒冷的冬日,给人们带来惊喜与震撼。这一句不仅表达了雪花的神奇力量,也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现象的深刻感悟和对生活变化的敏锐洞察。
整体而言,《咏雪》通过对雪花的细腻描绘,不仅展现了其美丽的自然景观,还蕴含了对季节更替、生命循环以及自然与人类关系的思考,是一首富有哲理意味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