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处真闻实不闻,说时虽说常无说。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采听(cǎi tīng)的意思:指秘密收集情报或探听消息。
大劫(dà jié)的意思:指灾难降临或危险来临的时刻。
耳根(ěr gēn)的意思:指人的思想基础、根本立场。
法身(fǎ shēn)的意思:指佛陀的身体或佛法的体现。
凡圣(fán shèng)的意思:指每一个圣人或名人都有不足之处,没有完美的人。
分别(fēn bié)的意思:指离别、分离、分开等意思。
旷大(kuàng dà)的意思:形容规模宏大、辽阔广袤。
离众(lí zhòng)的意思:离开人群,独自行动。
虽说(suī shuō)的意思:表示虽然承认某种事实或观点,但仍有不同的看法或意见。
娑婆(suō pó)的意思:指尘世间,尘世的烦恼和纷扰。
心心(xīn xīn)的意思:形容内心深处的感觉或情感。
一念(yī niàn)的意思:一念指的是一瞬间的念头或想法。
音声(yīn shēng)的意思:声音、音响。
因缘(yīn yuán)的意思:因缘指事物发生的原因和缘由。
众苦(zhòng kǔ)的意思:众多的苦难
- 鉴赏
这首诗以观音菩萨为对象,表达了对观音菩萨的崇敬与赞美。诗人通过描述观音菩萨在经历无数劫难后,心灵永远断绝了各种分别,达到了一种超越世俗的境界。在真正的领悟中,即使有所闻,也仿佛并未真正听到;在言语的表达上,虽然有所说,却始终没有实质性的内容。法身普遍显现于凡夫与圣者之间,而耳根则能捕捉到声音的真谛,使得声音本身似乎消失了。
诗人进一步阐述,娑婆世界之所以特别,是因为它具有最大的因果缘分,能够让人在一念之间体验到清凉,从而消除内心的烦恼与热忱。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观音菩萨超凡脱俗的境界以及对众生的慈悲与关怀,同时也传达了佛教中关于修行、觉悟和解脱的深刻哲理。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