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16日(农历三月十九日) 乙巳蛇年 星期三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送吕中甫之潞》
《送吕中甫之潞》全文
明 / 徐渭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阳]韵

蒯缑三尺强,十载九离乡

长裾辞客,雄风美大王

骑驴上党道,挟瑟赵家倡。

枉却橙色金鹅上黄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长裾(cháng jū)的意思:长袍的下摆,比喻地位高贵或者有权势。

橙色(chéng sè)的意思:指橙子的颜色,也用来比喻高尚、光明、温暖、积极向上的品质。

辞客(cí kè)的意思:指能言善辩、善于辞令的人。

大王(dài wɑng)的意思:指权力最大、地位最高的人。

风美(fēng měi)的意思:形容景色美丽、风光如画。

金鹅(jīn é)的意思:指财富或宝贵的财产。

蒯缑(kuǎi gōu)的意思:指聪明才智出众的人。

离乡(lí xiāng)的意思:离开家乡,远离故土

三尺(sān chǐ)的意思:三尺是指长度为三尺的物体,用来形容某人或某物的身高或高度。

上黄(shàng huáng)的意思:指人的脸色发黄或病态的样子。

枉却(wǎng què)的意思:白白浪费、徒然耗费

雄风(xióng fēng)的意思:指雄壮的气势和威风凛凛的风采。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徐渭所作的《送吕中甫之潞》。诗中描绘了吕中甫即将离开家乡,踏上旅途的情景。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吕中甫离乡时的复杂心情和对未来的期待。

首句“蒯缑三尺强,十载九离乡”开篇即点明了主人公吕中甫长期在外漂泊的生活状态,三尺长的蒯缑(一种乐器)象征着他的音乐才华和对艺术的追求,而“十载九离乡”则表达了他多年在外,频繁离乡的辛酸与无奈。

接着,“长裾老辞客,雄风美大王”两句,通过对比手法,将吕中甫的形象与历史上的英雄人物相联系,暗示了他对理想与英雄主义的向往,同时也流露出一丝孤独与寂寞。

“骑驴上党道,挟瑟赵家倡”描绘了吕中甫即将启程的画面,骑驴行走在道路上,手持瑟(一种弦乐器),仿佛是一位游吟诗人,充满了浪漫与洒脱的气息。这里不仅表现了吕中甫的艺术气质,也暗示了他可能在旅途中寻找灵感,继续创作。

最后,“枉却秋橙色,金鹅阁上黄”两句,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营造了一种离别的氛围。秋橙色和金鹅阁上的黄色,既是对季节变换的描写,也是对吕中甫即将踏入新旅程的预示。这里的色彩变化,既有离别的哀愁,也有对未知世界的好奇与期待。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主人公离别场景的细腻描绘,以及对情感的深刻挖掘,展现了诗人对友情、离别、追求与梦想的思考,具有较强的情感感染力和艺术魅力。

作者介绍
徐渭

徐渭
朝代:明   号:天池山人   籍贯:绍兴府山阴(今浙江绍兴)   生辰:1521—1593

徐渭(1521年3月12日—1593年),汉族,绍兴府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初字文清,后改字文长,号青藤老人、青藤道士、天池生、天池山人、天池渔隐、金垒、金回山人、山阴布衣、白鹇山人、鹅鼻山侬、田丹水、田水月(一作水田月)。明代著名文学家、书画家、戏曲家、军事家。曾担任胡宗宪幕僚,助其擒徐海、诱汪直。胡宗宪被下狱后,徐渭在忧惧发狂之下自杀九次却不死。
猜你喜欢

登金牛台

六龙城西吕城东,奔牛古堰卧两虹。

谁筑高楼水中沚,野有蔓草牛无踪。

河边青苔生白骨,刀创箭瘢犹未没。

问知八十一年前,战死当时皆义卒。

铁马遁去刘将军,大家牵羊走燕云。

二百山河献明主,北驼南象今纷纷。

登临且喜得佳客,鞠育青青已堪摘。

浮云世事勿复论,一醉西风真上策。

(0)

谷口

谷口大星稀,苍茫夜景微。

草惊知鹿过,潭响觉龙归。

楚舞谁相狎,商歌自揽衣。

鹿门应有待,莫遣壮心违。

(0)

用杨铁厓新居书画船亭韵与玉山同赋二首·其一

越来溪上暮潮过,饮马桥头春水波。

出郭喜知尘事少,吹箫无奈月明多。

华飞断岸冲归燕,柳荫长沟泛白鹅。

儗送一琴临水榭,扣弦同奏《竹枝歌》。

(0)

赠孔希文归浙

我愧为儒事笔田,君来枉顾辱佳篇。

半生腾踏江湖日,孤馆萧条风雨天。

青眼故人能有几,白头词客更谁怜。

江东游遍浙西去,风搅芦花月满船。

(0)

赋诗

一日不作诗,此心成渴想。

非关贱性癖,只为薄技痒。

六义起商周,汉魏相效仿。

下迨唐宋间,声韵迭清响。

于焉观治乱,岂直事标榜。

穷幽与旷达,俱属浩气养。

□当搜神奇,后世知音赏。

(0)

咏怀

自昔操觚逐缙绅,也曾白眼看时人。

年来点检平生事,海角天涯一老身。

(0)
诗词分类
春节 读书 七夕 春天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诗人
戴叔伦 宋之问 曹操 王令 俞明震 沈宜修 吴敬梓 况周颐 李咸用 蔡伸 柳贯 宋濂 吴伟业 晁冲之 李昴英 蒋春霖 霍韬 田锡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