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问旌者谁,县东罗伯寿。
忆当刲股时,见母不自救。
皇天(huáng tiān)的意思:指天帝,用以形容天空的庄严威严。
借问(jiè wèn)的意思:用借口问借,实际上是借机询问。
旌贤(jīng xián)的意思:旌贤意为表彰美好的品德和才能,赞扬优秀的人。
旌门(jīng mén)的意思:旌门是指古代城门上的旌旗,形容声势盛大、气势磅礴的场面。
利心(lì xīn)的意思:指人心机深沉,善于利用别人的弱点或短处来达到自己的目的。
南渡(nán dù)的意思:指古代人民或军队由北方渡过江河南下,特指历史上刘备率军南渡长江,意味着转危为安,重获胜利。
宋朝(sòng cháo)的意思:指北宋时期的朝代。
堂构(táng gòu)的意思:指建筑物的结构,也比喻文章、言辞的结构。
五世(wǔ shì)的意思:五世代表了五代,指代时间的长久。形容某种传承或延续已久的事物。
无营(wú yíng)的意思:没有准备,毫无防备。
锡类(xī lèi)的意思:指相似的人或事物聚集在一起。
贤科(xián kē)的意思:指有才干和品德的人。
孝子(xiào zǐ)的意思:指对父母尽心尽力、孝敬有加的子女,也泛指尊敬和孝顺的后代。
遗体(yí tǐ)的意思:指人或动物的尸体。也泛指残存的东西或遗留下来的物体。
贻谋(yí móu)的意思:因疏忽或不慎而带来麻烦或损失。
营利(yíng lì)的意思:指为了获得利益而进行商业活动或经营行为。
忠臣(zhōng chén)的意思:指忠于君主或国家,忠诚不渝的臣子。
自救(zì jiù)的意思:指自己解决问题或摆脱困境,不依赖他人的帮助。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名为罗伯寿的孝子,其事迹感人至深。诗中提到“旌门”,指的是古代表彰孝行的牌坊或标志,象征着对孝子行为的崇高敬意与纪念。诗中描述了罗伯寿在父亲病重,需要割肉以救父命之时,却因自己身体虚弱而无法自救,展现了他舍己为人的高尚品德。
接着,诗人赞扬了罗伯寿没有贪图私利之心,但最终还是因为他的孝行被朝廷表彰,成为“旌贤”的对象。这反映了古代社会对于孝道的重视与推崇,以及对孝子的嘉奖制度。诗中还提到了“五世旌贤科”,意味着罗氏家族连续五代都有人因孝行受到朝廷的表彰,体现了家族的优良传统与深厚的道德底蕴。
最后,诗人感慨于罗伯寿的卓越孝行,将其视为忠臣的后代,预示着他的美德将世代相传,成为家族乃至国家的骄傲。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不仅歌颂了罗伯寿的孝行,也表达了对孝道精神的深刻赞美与传承的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