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不能(bù néng)的意思:表示不行、不可以、无法等意思,强调做某事的限制或禁止。
儿啼(ér tí)的意思:指婴儿啼哭声,比喻凄凉、悲伤的情景。
腓字(féi zì)的意思:形容人的脚步轻快,行动迅速。
肺肝(fèi gān)的意思:形容内心非常忧虑,痛苦不堪。
呱呱(guā guā)的意思:形容声音清脆悦耳。
来往(lái wǎng)的意思:互相往来、交流
弃儿(qì ér)的意思:弃儿指被父母或家庭抛弃的孩子,比喻被社会或他人遗弃、不受关注的人。
岂可(qǐ kě)的意思:表示不可、不能、绝不。
妾身(qiè shēn)的意思:妾身是古代女性自称的谦称,表示自己是妾室身份,用于表示自谦、自降身份。
仁人(rén rén)的意思:指有仁慈之心的人,善良、宽厚、怜悯他人的人。
三朝(sān cháo)的意思:指皇帝在位的三个朝代,也可比喻一个人担任某一职位的时间长久。
伤情(shāng qíng)的意思:指心情悲伤、情感受到伤害。
使长(shǐ cháng)的意思:促使事物发展壮大,使之变长
桐花(tóng huā)的意思:指人生短暂,比喻时光易逝,生命短暂。
昔日(xī rì)的意思:过去的日子;往日;以前
衔珠(xián zhū)的意思:指人才出众、能力非凡。
小凤(xiǎo fèng)的意思:指小小的凤凰,比喻才华出众但年纪还小的人。
游人(yóu rén)的意思:指旅游者、游客;也可指四处游荡、流浪的人。
有人(yǒu rén)的意思:表示某个地方有人存在,或某个事件有人参与、有人知道。
作小(zuò xiǎo)的意思:指人做事情时心胸狭窄,小气,不大方。
- 鉴赏
这首诗《花下儿歌》由明末清初的诗人屈大均所作,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个弃儿在花间的命运与遭遇,充满了悲悯与关怀之情。
诗中开篇“弃儿花间妾身轻”,以“弃儿”点明主题,暗示了孩子出生便遭遗弃的命运,其处境之艰难可见一斑。“儿啼呱呱莫断声”则强调了孩子的哭声,这不仅是对生存的本能反应,也唤起了人们对生命脆弱和无助的同情。接着,“三朝有乳未能饮”描述了孩子出生后无法得到母乳喂养的困境,进一步凸显了其生存的艰难。
“游人闻泣应伤情”一句,诗人将视角转向旁观者,通过游人的反应,表达了对弃儿命运的普遍同情。接下来,“妾能生儿不能养”揭示了母亲的无奈与痛苦,她虽能生育却无力抚养,这一对比强烈地触动人心。
“花间会有人来往”暗示了社会的冷漠与世态炎凉,而“桐花小凤花为胎,花使生之叶使长”则是对自然界的美好与生命力的赞美,同时也寄托了诗人对弃儿未来的希望与期待。最后,“取儿且作小凤看,黄雀衔珠报不难”表达了诗人对弃儿未来可能得到关爱与帮助的乐观态度,以及对善良与回报的期待。
整首诗情感丰富,既有对弃儿命运的深切同情,也有对人性光辉的呼唤,体现了诗人深刻的社会责任感和人文关怀。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太湖诗·其二十石板
翠石数百步,如板漂不流。
空疑水妃意,浮出青玉洲。
中若莹龙剑,外唯叠蛇矛。
狂波忽然死,浩气清且浮。
似将翠黛色,抹破太湖秋。
安得三五夕,携酒棹扁舟。
召取月夫人,啸歌于上头。
又恐霄景阔,虚皇拜仙侯。
欲建九锡碑,当立十二楼。
琼文忽然下,石板谁能留。
此事少知者,唯应波上鸥。
秋晚访李处士所居
门前襄水碧潺潺,静钓归来不掩关。
书阁鼠穿厨簏破,竹园霜后桔槔闲。
儿童不许惊幽鸟,药草须教上假山。
莫为爱诗偏念我,访君多得醉中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