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蛤自寻鲜市去,施禽多在砌丛边。
为求邻地安僧灶,早向檀那乞布钱。
长侍(cháng shì)的意思:长时间地侍奉,长期地服务他人。
东皋(dōng gāo)的意思:指人的志向高远,有远大抱负。
放生(fàng shēng)的意思:指释放被捕获或囚禁的动物,使其重获自由。
归来(guī lái)的意思:返回原处或归还原处。
人缘(rén yuán)的意思:人缘指一个人与他人建立起的良好关系,特指与他人相处融洽、受到他人喜爱的能力。
檀那(tán nà)的意思:檀那是指佛教中的香木,用来比喻善举、慈善事业或慷慨解囊的行为。
无住(wú zhù)的意思:指没有固定的住所,没有栖身之处。
行踪(xíng zōng)的意思:行踪指一个人的活动轨迹或行动动向。
自寻(zì xún)的意思:自己寻找、自己追求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诗人对放生社的深情厚谊与日常生活的细致观察。首句“放生曾结万人缘”,开篇即点出放生活动的广泛影响力,表达了通过放生行为所积累的深厚人缘。接着,“卜社东皋已一年”一句,透露出诗人对放生活动的持续关注和参与,一年的时间跨度,展现了他对这一事业的长久承诺。
“买蛤自寻鲜市去,施禽多在砌丛边。”这两句生动描绘了诗人亲自参与放生的具体场景,从寻找新鲜的海鲜到施放飞禽,每一个细节都充满了对生命的尊重和爱护。通过这些行动,诗人不仅实践了慈悲为怀的理念,也体现了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活态度。
“为求邻地安僧灶,早向檀那乞布钱。”这里提到诗人为了安置僧侣的日常起居,主动寻求帮助,显示出其对宗教信仰的虔诚以及对社会公益事业的支持。这种无私奉献的精神,进一步深化了诗中人物的形象,使其成为一位心怀慈悲、乐于助人的形象。
最后,“我亦行踪无住著,归来长侍佛炉前。”诗人以自述的方式,表达了自己的生活方式和精神追求。他过着一种随遇而安、不拘一格的生活,但无论走到哪里,心中始终有佛炉相伴,象征着内心的平静与对精神世界的执着追求。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对放生事业的热爱、对自然的敬畏、对社会公益的关注以及对精神生活的追求,是一首充满人文关怀和哲学思考的作品。
籍甚声名,门阑相种,文章世科。
算当年瑞世,正当夏五,仙家毓德,全是春和。
底事屏星,著之海峤,奈此腾骧骥足何。
君知否,看飞来丹诏,径上鸾坡。
殷勤携酒相过。
要滟滟浮君金叵罗。
叹同心相契,古来难觅,二年同处,意总无它。
如此平分,更教添个,也自清风明月多。
拼沈醉,任光浮绿鬓,笑满红涡。
洛阳九老图中,当时司马年犹小。
争如今夕,举杯相劝,十人齐寿。
已幸同庚,何分雌甲,本无多少。
但有头可白,无愁可解,只如此、都赢了。
庆礼十年还又,更十年、依前难老。
尽教百岁,做人高祖,见孙白首。
却要从今,探梅脚健,看山眼好。
赖天公,顿得东园长在,陪歌陪酒。
春入长安百万家,湖边无日不香车。
一株柳色吾无分,看杀庭前荠菜花。
诏书屡趣入承明,黄阁前头不肯登。
苦欲归休同野老,本来清净是禅僧。
苔生文塔今成古,影挂山房唤不应。
犹想经行泉石处,倚岩憔悴一枯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