似临猿峡唱,疑在雁门吹。
调为高多切,声缘小乍迟。
参差(cēn cī)的意思:形容不齐整、不齐全的样子。
粗豪(cū háo)的意思:形容人的粗鲁豪放、豪爽大方。
断肠(duàn cháng)的意思:形容极度悲痛,心碎。
风沙(fēng shā)的意思:比喻世事变幻无常,充满风险和不确定性。
胡越(hú yuè)的意思:指胡人和越人,也泛指北方和南方。
陇上(lǒng shàng)的意思:指陇西地区,也可指陇西地区的人民。
芦管(lú guǎn)的意思:芦管是指芦苇的管子,比喻无能的人或者没有用的东西。
南客(nán kè)的意思:指从南方来的客人,也泛指外地来的客人。
凄凉(qī liáng)的意思:形容景象、声音等给人以寒冷、凄凉、悲哀之感。
屈原(qū yuán)的意思:指受到冤屈、委屈或遭遇不公正待遇。
收泪(shōu lèi)的意思:憋住眼泪,不让眼泪流出。
武断(wǔ duàn)的意思:指行事果断,不顾他人意见,不加思索,不讲理。
雁门(yàn mén)的意思:雁门是指古代边防的重要关隘,也用来比喻战略要地或重要关口。
仰秣(yǎng mò)的意思:指人们对过去的美好事物或人物怀念和追忆。
一同(yī tóng)的意思:一同指的是一起、共同。
幽咽(yōu yè)的意思:形容声音低沉而悲切,如哭泣般的声音。
越鸟(yuè niǎo)的意思:比喻有志向的人,能够超越现状并取得成功。
云水(yún shuǐ)的意思:云水是一个汉语成语,形容景色美丽、壮丽。
竹枝(zhú zhī)的意思:指某人在困境中能够保持坚强的品质和乐观的态度。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听芦管》,通过描绘一场听芦管演奏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历史上忠良之人的哀思和悲凉情怀。
"幽咽新芦管,凄凉古竹枝。" 开篇即以“幽咽”二字形容芦管声音的独特韵味,随后将其与“古竹枝”相联系,营造出一股淡远而哀伤的意境。
"似临猿峡唱,疑在雁门吹。" 此两句通过对比,将演奏者的技艺形象地描绘为犹如站在猿峡高声歌唱,又或是在雁门长城上吹奏,展示了声音的壮阔和传递出的远古情怀。
"调为高多切,声缘小乍迟。" 这两句具体描写芦管演奏时的旋律特性,既有激昂高亢之处,也不失细腻婉转之妙,展现出音乐的丰富层次和情感深度。
"粗豪嫌觱篥,细妙胜参差。" 诗人通过对比粗犷与细腻的声音效果,表达了对音乐表现力的高度评价,以及对不同音色所能激发的情感深度的认识。
"云水巴南客,风沙陇上儿。" 这两句描绘出诗人听曲时的心境,似乎他自己也成了一位在云水间游历或是风沙中行走的旅人,从而与演奏者和音乐产生了深刻共鸣。
"屈原收泪夜,苏武断肠时。" 诗人将自己的情感联想到历史上的忠良之士,如屈原、苏武,他们在绝望中留下了泪水或是心如刀割,这些形象增添了诗的深度和悲剧色彩。
"仰秣胡驹听,惊栖越鸟知。" 此处通过对自然界生灵的描写,如仰头聆听马儿嘶叫,或是惊起栖息于枝头的越鸟,表达了诗人对于音乐所激发的情感波动极其深刻。
"何言胡越异,闻此一同悲。" 最后两句则总结全诗,将听曲时的心情与古代忠良之士的情怀相连,不论是远古的胡人还是越人的故事,都能在音乐中找到共鸣,从而感慨系之,产生了一种超越时空的同悲感受。
这首诗不仅展示了白居易对音乐艺术的高度欣赏和深刻理解,也反映出他对于历史与现实相结合的情怀,以及作为一位文人对于忠良不幸遭遇的无限哀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