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碧树(bì shù)的意思:指翠绿的树木,形容景色美丽、生机勃勃。
登山(dēng shān)的意思:登上山峰,比喻努力奋斗,克服困难,取得成功。
风行(fēng xíng)的意思:指某种风气或事物在一定范围内流行、盛行。
过眼(guò yǎn)的意思:指事物只是在眼前一闪而过,转瞬即逝,形容事物的短暂。
红亭(hóng tíng)的意思:红亭指的是红色的亭子,比喻美丽的景色。
佳音(jiā yīn)的意思:好消息或好音讯
见金(jiàn jīn)的意思:指眼前看到金钱或财富,容易诱惑人心,使人产生贪婪之心。
京华(jīng huá)的意思:指京城的繁华景象或者指繁华的都市。
美誉(měi yù)的意思:指名声好,声誉卓著。
披沙(pī shā)的意思:披沙指的是穿越沙漠或沙地。
清风(qīng fēng)的意思:指清新、舒适的风。比喻清新的气息或环境。
儒林(rú lín)的意思:指儒家学派的人才聚集的地方,也泛指学术界或文化圈。
石方(shí fāng)的意思:指事物固定不变、无法改变的局面或形势。
五色(wǔ sè)的意思:形容色彩丰富多样,闪烁夺目。
洗耳(xǐ ěr)的意思:指洗净耳朵,比喻听到了美好的言论或音乐等,使人感到舒适。
行处(xíng chǔ)的意思:行为举止的地方
英声(yīng shēng)的意思:指声音悦耳动听,具有美好音色。
众心(zhòng xīn)的意思:指众人的心意或共同的意愿。
- 鉴赏
此诗《送沈教谕之山西考试》由明代诗人谢一夔所作,描绘了对友人沈教谕赴山西参加考试的深情祝福与期待。诗中以“英声美誉重儒林”开篇,赞美沈教谕在学术界的崇高声誉和卓越成就,预示其西游参加考试将得到众人的心悦诚服。
接着,“校艺西游惬众心”一句,表达了沈教谕此次西行参加考试,不仅能够展现其才华,更会赢得广泛赞誉。接下来的“碧树清风行处息,红亭绿酒别时斟”,运用自然景象的描绘,寓情于景,既展现了旅途中的宁静与美好,也暗示了分别时的依依不舍与欢聚的热烈气氛。
“登山凿石方逢玉,入水披沙始见金”两句,运用比喻手法,寓意深刻。登山凿石象征着克服困难,最终发现珍贵的玉石;入水披沙则比喻在艰难环境中挖掘出真正的价值,即人才的卓越才能。这两句诗表达了对沈教谕在挑战中成长,最终展现出非凡才华的期待与信心。
最后,“过眼无迷日五色,京华洗耳听佳音”两句,以绚丽多彩的日光比喻美好的未来,预示沈教谕的前程似锦。同时,也表达了对沈教谕在京城获得成功佳音的热切期盼,以及对他的智慧与品德的深深敬仰。
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不仅表达了对友人的深厚情谊,也蕴含了对知识、才华与品德的赞美与追求,体现了明代文人士大夫的精神风貌。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喜迁莺·南枝向暖
南枝向暖。
乍秀出庾岭,梅英初吐。
玉颊轻匀,琼腮微抹,姑射冰容相许。
几回立马凝伫,影映寒光霜妒。
□尽占,在百花头上,严冬独步。
芳华春意早,昨夜一番,雪里开无数。
万蕊千梢,铅堆粉污,总是化工偏赋。
月明暗香浮动,休使龙吟声苦。
且留取。
待时时,频倚阑干重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