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拼音版原文全文
和 李 令 放 税 宋 /张 耒 晚 田 既 废 麦 初 耕 ,冠 盖 侵 星 独 出 城 。但 见 饥 寒 号 岁 晚 ,不 闻 箫 鼓 赛 秋 成 。仓 无 农 父 千 斯 庆 ,税 比 周 人 什 一 轻 。抚 字 从 来 须 守 令 ,莫 辜 圣 世 念 疲 氓 。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比周(bǐ zhōu)的意思:比较、对照。
从来(cóng lái)的意思:表示事物的常态、习惯或一贯的状态。
独出(dú chū)的意思:独自脱颖而出,与众不同。
抚字(fǔ zì)的意思:指修饰文章或书法时,认真揣摩每一个字句,反复推敲。
冠盖(guān gài)的意思:冠盖是指帽子和盖子,比喻掌权、控制。
饥寒(jī hán)的意思:指饥饿和寒冷,形容生活困苦,贫困潦倒。
农父(nóng fù)的意思:指农民父亲,也泛指农民。
疲氓(pí méng)的意思:指一个人勤奋努力却得不到正当回报的情况,也可以形容某些人因为过度劳累而身体疲惫。
侵星(qīn xīng)的意思:侵犯、侵害星星,形容欺凌弱小或不可一世的行为。
秋成(qiū chéng)的意思:指秋天的收获季节,比喻辛勤努力后取得的丰硕成果。
圣世(shèng shì)的意思:圣世指的是一个完美无缺的世界,一个理想的社会状态。
世念(shì niàn)的意思:对世间的思考和观察
什一(shí yī)的意思:形容事物完全一致,没有任何差异。
晚田(wǎn tián)的意思:指晚上工作或晚上干农活。形容人勤奋努力,不辞辛苦。
箫鼓(xiāo gǔ)的意思:指音乐声,也用来比喻欢乐的场面。
- 翻译
- 夜晚农田收割完毕,新麦开始耕种时,官员们顶着星光独自离开城市。
只听见人们在寒冷饥饿中度过年终,听不到庆祝丰收的箫鼓声。
仓库中没有农民的笑声,税收比周朝时轻得多,只有十分之一。
抚育百姓向来是地方官的责任,切勿辜负这太平盛世对劳苦民众的关怀。
- 注释
- 废:收割完毕。
侵星:顶着星光。
箫鼓:庆祝活动中的乐器。
税比周人什一轻:税率非常低,只有周朝的十分之一。
抚字:抚育百姓。
守令:地方长官。
疲氓:劳苦民众。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农村晚收麦田的景象,反映了农民的艰苦生活和对国家轻税政策的期盼。
"晚田既废麦初耕,冠盖侵星独出城。" 这两句从宏观角度勾勒出农事的紧迫感。晚田即将收割完毕,而新一季的麦子已经开始耕种,这是农业生产的必然循环。同时,诗人穿戴整齐(冠盖)冒着星光独立地走出城门,或许是要处理与农事相关的事务,体现了诗人对时机的重视和对农事的关注。
"但见饥寒号岁晚," 这句诗表达了对于年底农民饥饿寒冷处境的同情。岁晚即年末,这个时候农民如果没有收成好的话,会面临严酷的生存困境。"不闻箫鼓赛秋成。" 箫鼓往往用于庆祝丰收,而现在却未能听到这样的喜悦之声,反映了农业生产的艰难。
接下来的两句"仓无农父千斯庆,税比周人什一轻。" 提到了国家的仓库缺粮,以及与历史上的“什一税法”相比现在的税收更为轻缓。这是对当政者宽减赋税政策的一种肯定。
最后两句"抚字从来须守令,莫辜圣世念疲氓。" 强调了诗人对于遵循命令和不辜负圣明时代的关怀的期望。在这里,“抚字”可能是指对待百姓的仁政,“守令”则是要求官员必须遵循这些政策。而“莫辜圣世念疲氓”则是在表达诗人希望不要辜负了圣明君主对于百姓的关怀。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对农村生活的描写,表现出诗人对于国家减轻农民负担、促进农业生产和改善民生状况的期待。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高阳台.凤城元夜寄姊
十里银花,千家火树,凤城今夕何年。
玉宇高寒,举头又见婵娟。
东皇漫道春如海,尽六街、风物凄然。最堪怜。
酒满琼筵,人在愁边。
客中纵有闲歌舞,便消磨艳冶,都付樽前。
佳节魂销,负他人月双圆。
鱼龙曼衍长安好,庆良宵、梅影清妍。莫流连。
急管繁弦,梦断情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