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拼音版原文全文
次 王 元 渤 问 余 脱 齿 韵 宋 /曾 几 齿 危 但 以 粥 充 虚 ,辜 负 公 家 夏 屋 渠 。政 恐 曲 生 深 作 崇 ,可 怜 髯 簿 顿 成 疏 。动 摇 不 减 韩 吏 部 ,蹴 踏 非 同 焦 校 书 。落 势 今 年 残 未 已 ,只 应 从 此 并 无 馀 。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不减(bù jiǎn)的意思:不减表示数量或程度没有减少,保持不变。
充虚(chōng xū)的意思:充实虚空的空洞。
从此(cóng cǐ)的意思:从现在开始,表示某个事件或情况从此以后发生了改变。
动摇(dòng yáo)的意思:动摇指人在信仰、立场、决心等方面发生变化,不坚定或不稳定。
公家(gōng jiā)的意思:指国家或政府的事务,公共的事情。
辜负(gū fù)的意思:对别人的期望或信任感到愧疚,没有达到对方的期望或背离了对方的信任。
今年(jīn nián)的意思:指当前这一年,即指现在或最近的一年。
可怜(kě lián)的意思:
[释义]
(1) (形)基本义:值得怜悯。
(2) (动)怜悯。
(3) (形)(数量少或质量坏到)不值得一提。
[构成]
动宾式:可|怜
[例句]
可怜的孩子。(作定语)不能可怜人。(作谓语)知识贫乏得可怜。(作补语)吏部(lì bù)的意思:指官吏机构,也用来形容官吏的行为或作风。
曲生(qǔ shēng)的意思:指人才出众,有非凡的才能和能力。
未已(wèi yǐ)的意思:未已表示事情尚未发生或已经结束。
夏屋(xià wū)的意思:指夏天住的房屋。
校书(xiào shū)的意思:指校正书籍中的错误或补正缺漏。
应从(yìng cóng)的意思:应该从某种角度出发思考或处理问题。
蹴踏(cù tà)的意思:用脚踩踏,形容蔑视、践踏或破坏。
作祟(zuò suì)的意思:指恶鬼或邪灵在人间作恶,引发不幸或困扰。
- 翻译
- 牙齿摇动只能以粥填饱肚子,白白浪费了官府提供的夏日住所。
我担心那弯曲的小路会带来麻烦,可怜的官员突然间变得疏远无能。
他的影响力并未减弱,就像韩吏部一样,被踩踏的境遇却与焦校书不同。
今年的衰败还未停止,只恐怕这样的情况将一去不复返了。
- 注释
- 齿危:牙齿摇动。
粥充虚:以粥填饱。
辜负:浪费。
公家夏屋:官府夏日住所。
曲生:弯曲的小路,比喻困难或问题。
深作祟:带来麻烦。
髯簿:官员,这里指有胡子的官员。
顿成疏:突然变得疏远。
动摇不减:影响力并未减弱。
韩吏部:历史上的韩愈,官至吏部侍郎。
焦校书:焦操,古代官员,这里可能指遭遇困境。
落势:衰败的趋势。
残未已:还未停止。
秖应:只恐怕。
并无馀:不再剩下。
-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曾几的作品,题目为《次王元渤问余脱齿韵》。诗中,诗人以自嘲的口吻描述了自己的生活状态:牙齿松动只能以粥度日,感叹自己未能充分利用夏日的官舍。他担心身体状况不佳会影响政务,对可能因此而疏忽职责表示遗憾。诗人将自己比作韩吏部和焦校书,前者是唐代官员韩愈,以刚直著称;后者是东晋名士焦先,虽年老仍勤奋读书。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对牙齿脱落影响的担忧,认为今年的衰弱趋势还将持续,未来恐怕健康状况更加堪忧。整体上,这首诗寓言性较强,通过个人小事反映出对生活的感慨和对工作的责任感。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和舒上人山居即事
败叶填溪路,残阳过野亭。
仍弹一滴水,更读两张经。
暝鸟烟中见,寒钟竹里听。
不多山下去,人世尽膻腥。
山东兰若遇静公夜归
松门一径微,苔滑往来稀。
半夜闻钟后,浑身带雪归。
问寒僧接杖,辨语犬衔衣。
又是安禅去,呼童闭竹扉。
秋日江居闲咏
寄居江岛边,闲咏见秋残。
草白牛羊瘦,风高猿鸟寒。
检方医故疾,挑荠备中餐。
时复停书卷,锄莎种木兰。
送郭少府探得忧字
开筵枕德水,辍棹舣仙舟。
贝阙桃花浪,龙门竹箭流。
当歌悽别曲,对酒泣离忧。
还望青门外,空见白云浮。
秋夜送閰五还润州
通庄抵旧里,沟水泣新知。
断云飘易滞,连露积难披。
素风啼迥堞,惊月绕疏枝。
无力励短翰,轻举送长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