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16日(农历三月十九日) 乙巳蛇年 星期三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皇帝行幸南京歌十首·其五》
《皇帝行幸南京歌十首·其五》全文
明 / 薛蕙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先]韵

忆昔高皇定鼎年,钟山龙驭登仙

八叶神孙耀武衮衣亲得拜陵前。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拜陵(bài líng)的意思:表示对已故的人表示敬意或悼念。

登仙(dēng xiān)的意思:指人能够达到超凡脱俗的境界,象征着修炼成仙。

定鼎(dìng dǐng)的意思:定鼎是指君主在一定的时间和地点确定自己的统治地位,稳定国家的局势。

衮衣(gǔn yī)的意思:形容衣服华丽、豪华。

龙驭(lóng yù)的意思:指能够像驾驭龙一样掌控局势或事物,具有强大的控制力和领导能力。

山龙(shān lóng)的意思:形容人的才干或能力潜力很大,但由于种种原因还未得到充分发挥。

神孙(shén sūn)的意思:指非常聪明、机智的人。

耀武(yào wǔ)的意思:指炫耀武力、炫耀武功,形容人爱炫耀自己的能力或者威武之处。

钟山(zhōng shān)的意思:钟山是指一个高大、威严的山峰,比喻德行高尚、威望卓著的人。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薛蕙所作的《皇帝行幸南京歌十首》中的第五首,描绘了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高皇)在定都南京后,他的子孙们对先祖的敬仰与纪念。首句"忆昔高皇定鼎年"回忆了朱元璋建立明朝的开创时刻,"钟山龙驭已登仙"则暗示了朱元璋的去世,"龙驭"常用来指皇帝的车驾或驾崩。接下来的"八叶神孙因耀武","八叶"象征朱氏家族的繁衍,"神孙"是对后代子孙的尊称,他们因祖先的功业而显赫,"耀武"展现了他们的荣耀。最后一句"衮衣亲得拜陵前"描述了这些子孙们身穿龙袍,亲自来到南京的明孝陵前拜祭,表达了对先皇的尊敬和对皇家传统的遵循。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历史叙事和象征手法,展现了明朝皇家的尊严和对祖宗的崇敬之情,体现了明朝初期的皇家气象。

作者介绍
薛蕙

薛蕙
朝代:明   生辰:1489~1539年

薛蕙(1489~1539年),明朝大臣。祖居亳州城内薛家巷。年十二能诗。举正德九年进士,授刑部主事。谏武宗南巡,受杖夺俸。旋引疾归。起故官,改吏部,历考功郎中。正德十五年(1520年)薛蕙再次被起用,任吏部考功司郎中。嘉靖二年(1523年),朝中发生“大礼”之争,薛蕙撰写《为人后解》《为人后辨》等万言书上奏,反对皇上以生父为皇考,招致皇帝大怒,被捕押于镇抚司后赦出。嘉靖十八年(1539年),薛蕙担任春坊司直兼翰林检讨司,不久病死家中,享年五十,被追封为太常少卿。
猜你喜欢

剑客

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

今日把似君,谁为不平事。

(0)

江夏行

忆昔娇小姿,春心亦自持。

为言嫁夫婿,得免长相思。

谁知嫁商贾,令人却愁苦。

自从为夫妻,何曾在乡土。

去年下扬州,相送黄鹤楼。

眼看帆去远,心逐江水流。

只言期一载,谁谓历三秋。

使妾肠欲断,恨君情悠悠。

东家西舍同时发,北去南来不逾月。

未知行李游何方,作个音书能断绝。

适来往南浦,欲问西江船。

正见当垆女,红妆二八年。

一种为人妻,独自多悲悽。

对镜便垂泪,逢人只欲啼。

不如轻薄儿,旦暮长相随。

悔作商人妇,青春长别离。

如今正好同欢乐,君去容华谁得知。

(0)

新乐府.古冢狐.戒艳色也

古冢狐,妖且老,化为妇人颜色好。

头变云鬟面变妆,大尾曳作长红裳。

徐徐行傍荒村路,日欲暮时人静处。

或歌或舞或悲啼,翠眉不举花颜低。

忽然一笑千万态,见者十人八九迷。

假色迷人犹若是,真色迷人应过此。

彼真此假俱迷人,人心恶假贵重真。

狐假女妖害犹浅,一朝一夕迷人眼。

女为狐媚害即深,日长月增溺人心。

何况褒妲之色善蛊惑,能丧人家覆人国。

君看为害浅深间,岂将假色同真色。

(0)

永遇乐.元宵

月浸春城,花明灯市,游冶佳处。

桥畔云迷,楼头彩结,仙阙应也许。

翠影丛中,艳歌声里,最怕霎时微雨。

还端整、靓妆簇簇,好牵凤俦鸳侣。

千门如昼,六街闲步,不觉签声催五。

宝马尘飞,钿车香惹,群屧争楚楚。

鱼龙游戏,因风忽撼,势若凌空飞去。

听邻女、月地花天,从头细语。

(0)

万田道中

水阔疑无路,云深仅有山。

儿童划小艇,出没稻塍间。

(0)

赠别几复

风惊鹿散豫章城,邂逅相逢食楚苹。

佳友在门忘燕寝,故人发药见平生。

只今满坐且樽酒,后夜此堂还月明。

契阔愁思已知处,西山影落暮江清。

(0)
诗词分类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闲适 牡丹 节日 写人 挽诗 惆怅 写雨 题诗 写景 游玩 饮酒
诗人
秦湛 凌濛初 薛综 黄损 李晔 鲍楠 孙不二 宋子侯 乐婉 法照 高允 涂瑞 张齐贤 髡残 王镕 金人瑞 叶衡 狄仁杰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