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钟家村石崖二首·其二》全文
- 注释
- 水:流水。
高崖:高峭的崖壁。
冤:冤仇,指难以化解的矛盾。
相逢:相遇。
镇:长久。
喧:喧闹。
渔父:打渔的老人。
头无笠:没有斗笠。
著:披着。
蓑衣:蓑衣,古代渔民防雨的衣物。
便是:就是。
猿:猿猴,这里比喻自由自在的人。
- 翻译
- 流水和高峭的崖壁之间似乎有着无法言说的冤仇,它们相遇却不能长久地喧闹。
如果能让打渔的老人头上没有斗笠,只披着蓑衣,他就像一只自由自在的猿猴。
- 鉴赏
这是一首描绘山水景象与人生感慨的诗句,出自宋代文学家杨万里的《题钟家村石崖二首》之二。诗中的意境优美,语言精炼。
“水与高崖有底冤”一句,以比喻的手法,将水与高崖之间的关系比作世间纠缠难解的恩怨(冤),表现了自然景物之间似乎存在的情感纽带,既有对抗也有依存。
“相逢不得镇相喧”则是说尽管如此,当水流与高崖相遇时,却又无法彼此压制,只能在激烈的冲撞中发出巨大的声音。这里通过景物描写,隐含着人世间力量对比和冲突的情形。
接下来的两句“若教渔父头无笠, 只著蓑衣便是猿”则是一种超脱世俗的生活态度。诗人设想,如果让渔夫(渔父)不戴斗笠,只穿着蓑衣,那么他就如同山林中的猿猴一般,与自然合一,达到一种自由自在的人生境界。
整体而言,这四句诗通过对水与高崖的描写,以及对渔夫生活状态的设想,展现了诗人对于自然和谐共生的向往,以及超越尘世纷扰、回到自然本真的精神追求。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