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不符(bù fú)的意思:不相符合,不一致
锄荒(chú huāng)的意思:指农民在田间除草、锄地,以保护庄稼免受杂草侵害。
浮屠(fú tú)的意思:比喻虚幻的事物或空中楼阁。
高士(gāo shì)的意思:指具有高尚品德、高深学问的人。
居易(jū yì)的意思:居住安逸、生活舒适、处境宽松而无忧虑。
居士(jū shì)的意思:指居住在寺庙或道观里的人,也可泛指在家修行的人。
老来(lǎo lái)的意思:指年纪大了以后。
三径(sān jìng)的意思:指三条道路,比喻做事情的方法或途径。
适意(shì yì)的意思:指符合自己的心意,使人感到满意、舒适的意思。
同居(tóng jū)的意思:指同住在一个屋檐下,共同生活。
魏阙(wèi quē)的意思:指人才被埋没,没有得到发挥的机会。
五湖(wǔ hú)的意思:指泛指全国各地、世界各地。
无尘(wú chén)的意思:没有灰尘,指清洁整洁。
胸次(xiōng cì)的意思:指胸怀、气度。
虚无(xū wú)的意思:没有实际内容或意义的空虚状态。
依违(yī wéi)的意思:依照或遵循,违背或违反
一点(yì diǎn)的意思:少量,微小的数量
子牟(zǐ mù)的意思:指年幼的牛羊,也用来比喻年轻有为的人。
- 翻译
- 人们嘲笑我这个居士老来过于迂腐,与世俗总是格格不入。
虽然像子牟那样心系国家,但又如同白居易学习佛教,追求超脱。
我只想在荒地里开辟三条小路,满足心意哪里在乎泛舟五湖的名利。
心中没有一丝尘埃,暂且与高尚之士谈论虚无的哲理。
- 注释
- 居士:指有德行而未出家的人。
迂:行为古板,不合时宜。
依违:迎合或违背,这里指与世俗不合。
子牟:春秋时期魏国贤士,以忠于国家著称。
魏阙:古代宫殿门外的高台,象征朝廷。
浮屠:佛教徒的别称,这里指学习佛教。
三径:古代隐士住处的小路,象征简朴生活。
五湖:泛指江湖,常用来形容四处漂泊。
胸次:内心,胸襟。
尘一点:比喻世俗的烦恼和杂念。
高士:品德高尚的人。
虚无:哲学概念,指超越物质、追求精神层面的境界。
- 鉴赏
这是一首描写隐逸生活的诗,表达了诗人对于世俗纷争的超然与对自然之美的享受。首句"人讥居士老来迂"透露出社会对隐者选择不同生涯方式的不理解和嘲讽,但隐者本身并不在意这些流言。
接着,"与世依违总不符"表明隐者对于世俗礼仪、规范等持有不同态度,不愿随波逐流。这里的"不符"也可理解为心灵上的不适应和拒绝同化。
第三句"虽似子牟怀魏阙"借古人子牟之名,暗示诗人对于历史遗迹的怀念,但接下来的"却同居易学浮屠"则表达了他并非仅仅沉迷于过去,而是更关注内心世界和精神修养。"居易"指的是唐代诗人、道士居易,他不仅擅长文学,还研究道教,"浮屠"在这里象征着超脱世俗的追求。
第四句"锄荒只欲开三径"展现了隐者对于田园生活的向往和实践。"锄荒"即开垦荒地,"三径"则是古人居住环境中的小道,寓意着简朴而不失雅致。
第五句"适意宁论泛五湖"表达了诗人在自然中寻找心灵安慰的愿望。"适意"即顺应自己的心意,而"宁论"则是宁愿选择这种生活方式,"泛五湖"则是指游历江南五湖(太湖、巢湖等)的悠然自得。
最后两句"胸次更无尘一点,且同高士话虚无"描绘了诗人内心的清净和与志同道合之人的交流。"胸次"指的是心中,没有"尘一点"则是形容心灵纯洁无瑕;"且同高士话虚无"表明诗人愿意与那些有着相同追求的人交谈关于"虚无"的哲学思想,进一步强化了超脱世俗的主题。
这首诗通过对隐逸生活的描绘,不仅展现了诗人对于自然美好和内心修养的向往,也表达了对世俗价值观念的质疑与挑战。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