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出格(chū gé)的意思:言行举止不合适或不符合规范。
此君(cǐ jūn)的意思:指某个人或事物非常突出、出众。
大古(dà gǔ)的意思:指古代的大人物,也可以指过去的事物。
古文(gǔ wén)的意思:
◎ 古文 gǔwén
(1) [classical literature]
(2) 上古的文字。泛指甲骨文、金文、籀文和战国时通行于六国的文字
宣王太史 籀箸(今“著”)大篆十五篇,与古或异。—— 汉· 许慎《说文解字·序》
(3) 指秦以前的文献典籍
(4) [prose in the classical literary style]∶五四以前的文言文的统称,一般不包括“骈文”
我们先前的学古文也用同样的方法,教师并不讲解,只要你死读,自己去记住,分析,比较去。——鲁迅《人生识字糊涂始》
(5) [Chinese script before the Qin Dynasty(221-207B.C.)]∶汉朝通行隶书,因此把秦以前的字体叫古文,特指许慎《说文解字》里的古文湖州(hú zhōu)的意思:指人或事物相互依存、互相依赖,缺一不可。
袜材(wà cái)的意思:指不起眼、不显赫的材料或物品,暗指质地差劣、品质低劣。
无声(wú shēng)的意思:没有声音或没有发出声音。
依云(yī yún)的意思:指依附于云上,形容非常高远、超凡脱俗。
氤氲(yīn yūn)的意思:指烟雾、气体等在空气中弥漫蔓延的样子。
幽微(yōu wēi)的意思:微小而隐蔽的,形容事物不起眼或不易察觉。
只消(zhǐ xiāo)的意思:只需、只要、只需要
- 鉴赏
这首《竹香(其二)》由明代诗人袁宏道所作,通过对竹子的细腻描绘,展现了竹子独特的气质与韵味。
首句“削尽秾华是此君”,以“削尽秾华”形容竹子去除了繁花似锦的装饰,突出其清雅脱俗的本色,将竹子比作“此君”,赋予了竹子人格化的尊贵地位。接下来,“碧栏银沼醉氤氲”一句,通过“碧栏银沼”这一富有画面感的环境描写,营造了一种静谧而略带神秘的氛围,竹子仿佛在这样的环境中沉醉,散发出一种独特的香气。
“全凭出格幽微韵,体出无声大古文”两句,进一步揭示了竹子的内在美和精神境界。这里的“出格”不仅指竹子超越了常规的形态,更象征着其超凡脱俗的精神特质。“幽微韵”则强调了竹子所蕴含的深邃而微妙的美感,而“无声大古文”则是对竹子内在精神的深刻赞美,暗示竹子虽无言,却能传达出深厚的文化内涵和历史积淀。
“定里只消风引月,梦来唯觉水依云”两句,运用了拟人化的手法,描绘了竹子在自然界的动态之美。竹子似乎在风中轻轻摇曳,引动月光,又仿佛在梦境中与流水、白云相依相伴,展现出竹子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妙景象。
最后,“袜材写尽湖州派,清冷知他闻不闻”两句,以“袜材”比喻竹子的用途,暗示竹子不仅是美的象征,也是实用之物。这里提到的“湖州派”可能是指竹子制品的传统工艺流派,强调了竹子在文化传承中的重要地位。同时,最后一句“清冷知他闻不闻”以问句形式表达了对竹子独特魅力的思考,既是对竹子清冷之美的赞叹,也暗含了对世人是否能真正欣赏并理解竹子之美的疑问。
综上所述,《竹香(其二)》通过生动的意象和深刻的哲思,展现了竹子的独特魅力及其在自然与文化中的深远意义,是一首富有意境和哲理的佳作。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送魏道士
江上萧萧木叶飞,天台狂客杖藜归。
莫嫌俗吏勤相顾,曾是嵩阳旧掩扉。
绿头鸭/多丽·其二次韵陈季明
爱家山。坐来心与云闲。
念平生、功名有志,暮年多病知难。
眷簪缨、未容引去,奈猿鹤、久已催还。
松菊关情,莼鲈引兴,昔人高韵照尘寰。
细追想,山林钟鼎,从古罕兼全。
归来好,皇恩赐可,拂袖欣然。
望西清、犹叨法从,梦魂宁隔台躔。
莳七松、便为小隐,开三径、且乐馀年。
宾友相过,鸡豚为具,从容聊作饮中仙。
君试听,阳春佳阕,今日恰新传。
休辞酒,从教醉舞,踏碎花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