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竹·其三》全文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冬夜的景象,以北风吹散乌云,象征着阴霾将去,天气即将转变。"北风卷顽云"展现了风力之大,将滞重的乌云卷起,暗示着自然界的动态变化。"阴晴安可卜"则表达了诗人对天气难以预测的感慨,暗含人生变故的不确定性。
接下来,诗人借海月升起的意象,寓意希望和光明的到来。"海月出渐高",月光从海上升起,越来越高,象征着诗人内心的期待和对未来的憧憬。"独照南窗竹"则是以竹子作为意象,竹子坚韧不屈,常被赋予君子品格,此处可能是诗人自我勉励,即使在孤独中也要保持坚韧和清高。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寓言式地表达了诗人对生活起伏、世事难料的哲思,以及在困境中坚守自我、期待光明的心境。陈献章的诗风简练而深沉,此诗亦体现了其独特的艺术风格。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春暮思平泉杂咏二十首·花药栏
蕙草春已碧,兰花秋更红。
四时发英艳,三径满芳丛。
秀色濯清露,鲜辉摇惠风。
王孙未知返,幽赏竟谁同。
奉送相公十八丈镇扬州
千骑风生大旆舒,春江重到武侯庐。
共悬龟印衔新绶,同忆鳣庭访旧居。
取履桥边啼鸟换,钓璜溪畔落花初。
今来却笑临邛客,入蜀空驰使者车。
春暮思平泉杂咏二十首·山桂
吾爱山中树,繁英满目鲜。
临风飘碎锦,映日乱非烟。
影入春潭底,香凝月榭前。
岂知幽独客,赖此当朱弦。
春暮思平泉杂咏二十首·红桂树
欲求尘外物,此树是瑶林。
后素合馀绚,如丹见本心。
妍姿无点辱,芳意托幽深。
愿以鲜葩色,凌霜照碧浔。
春暮思平泉杂咏二十首·潭上紫藤
故乡春欲尽,一岁芳难再。
岩树已青葱,吾庐日堪爱。
幽溪人未去,芳草行应碍。
遥忆紫藤垂,繁英照潭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