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5月01日(农历四月初四日) 乙巳蛇年 星期四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留别伦右溪十咏·其九深明馆》
《留别伦右溪十咏·其九深明馆》全文
明 / 王渐逵   形式: 七言绝句  押[侵]韵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卜筑(bǔ zhù)的意思:卜筑是一个古代的成语,意为预测建筑。它形容人们在建筑之前,先进行卜问神明,以预测建筑的好坏。

春正(chūn zhèng)的意思:春天刚开始的时候

翠竹(cuì zhú)的意思:翠竹指的是绿色的竹子,比喻品德高尚的人或环境清幽的地方。

归去(guī qù)的意思:回到原来的地方,返回故乡。

何当(hé dāng)的意思:何时;什么时候

跨鹤(kuà hè)的意思:跨越过鹤的背上,指人或事物超越常规、突破传统。

数相(shù xiāng)的意思:指计算相貌,通过计算面部特征来判断一个人的命运、吉凶、福祸等。

桃花(táo huā)的意思:桃花是指桃树开花的景象,常用来比喻美好的爱情或婚姻。

同归(tóng guī)的意思:指多个人或多个事物最终走向同一个结局或归宿。

问数(wèn shù)的意思:问询别人的数量或数目。

相问(xiāng wèn)的意思:互相询问或交谈。

相临(xiāng lín)的意思:指两个或多个事物或人彼此相邻或相接的状态。

携壶(xié hú)的意思:指携带着酒壶,形容游客或行人带着行囊,四处游历。

移居(yí jū)的意思:迁移到新的居住地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两位好友之间的深厚情谊与对未来的美好憧憬。首句“曾共移居卜筑心”,透露出两人曾经一同搬迁、选址建屋的经历,奠定了深厚的友谊基础。接着,“携壶相问数相临”则展现了他们日常交往中的亲密无间,通过共同饮酒、互访来加深彼此的了解和情感。

后两句“何当跨鹤同归去,翠竹桃花春正深”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生活的向往与期待。这里使用了“跨鹤”的典故,象征着超脱尘世、追求精神自由的理想生活。同时,“翠竹桃花春正深”不仅描绘了一幅生机勃勃、春意盎然的画面,也寓意着友情如同春日般充满活力与希望,能够经受时间的考验,长久而深厚。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富有象征意义的景物描写,展现了友情的珍贵与对美好未来的向往,体现了明代文人对于精神世界和理想生活的追求。

作者介绍

王渐逵
朝代:明

(1498—1559)明广东番禺人,字用仪,一字鸿山,号青萝子、大隐山人。正德十二年进士,官刑部主事。以养母请告,家居十余年,后至广州,适有诏,养病逾三年者不复叙用。乃赴会稽,谒王阳明墓,与其门人讲学。久之乃归。后复被荐入京,言事不报,复乞归。嘉靖三十七年十二月卒。有《青萝文集》。
猜你喜欢

宁守杜君过扬来询里社近状·其一

勾馀一片土,畴昔最清嘉。

接叶诗书泽,连甍公相家。

鲛人富蜃蛤,里井擅桑麻。

七观遗文在,其言未是夸。

(0)

段上将屏从见枉即席赋呈

乍闻亟相徵从事,果见元戎莅草堂。

九诣谁讥刘尹薄,一家未为武安忙。

到门鉴我心如水,谋国怜君鬓渐霜。

云雾江天长寂寞,何缘辨取客星光。

(0)

感言

可叹舫鱼尾已赪,我梁我笱尚纵横。

只图错饵迎阳□,宁使吞舟漏巨鲸。

衡泌恐无饥可乐,巢由难免梦犹惊。

安民不识先勿扰,方谓青苗法可行。

(0)

咏史

将军犹驻碧油幢,积石河源未尽降。

安定有城名第一,陇西出将每无双。

牧民岂谓非良干,伐畔何教震友邦。

忆昔盟书金似粟,百年金鼓不闻摐。

(0)

吴山十六景·其十一邓尉香雪

几点青螺雪海里,未逢此境谓虚拟。

梅花宜瘦亦宜肥,今日于梅叹观止。

香气濛濛,香色融融。吟香忘雪,辞难为工。

顷在寒山千尺雪,谓香在梅色在水。

其声疑在虚无中,乃今悟其言非是。

色香声备天为功,老干一枝临窗写,只恐毫端乏炉冶。

(0)

送张橿亭少詹为晋阳书院山长兼寄朱石君方伯东坡在密州除夕诗云龙钟三十九劳生已强半鼐与少詹方伯皆辛亥岁生今三十九矣故用其韵·其二

代并控朔漠,连峰矗天半。

形胜拥晋阳,英杰昔称叹。

碧玉唐叔祠,春陂足流玩。

俯仰一古今,摛笔朱霞散。

谁为贤主人,十载承明伴。

方伯气俊爽,清风发平旦。

孰言扬马才,治乃任牍案。

淮阳一卧临,渤海何忧乱。

垂泽已如膏,虚手真若盥。

君往风景地,流连带其缓。

顿使庸俗目,惊见两崇贯。

诞生同一岁,少长惟余懦。

穷冬方兀坐,雪窗聊拨炭。

想君越井陉,税车行授馆。

敷文列士兴,吹律穷谷暖。

离立不可参,曷由发笑粲。

(0)
诗词分类
写山 写鸟 亲情 音乐 宫怨 贬谪 相思 惜春 惜时 宴会 桃花 愤世嫉俗 怀才不遇 长江 松树 写风 写草 气节
诗人
张嘉贞 王驾 沈传师 李渤 吕端 魏杞 胡则 叶衡 许询 彭启丰 郑谦 刘统勋 徐贤妃 吕公著 萧翼 任华 伯夷 崔旭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