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至我老懒,投刺辄复去。
兴哀东城公,将掩郏山墓。
不能往一恸,名义真有负。
但恐已神仙,裂石终飞去。
不能(bù néng)的意思:表示不行、不可以、无法等意思,强调做某事的限制或禁止。
故人(gù rén)的意思:故人指的是旧时的朋友或熟悉的人,也可以用来形容过去的事情或往事。
冠履(guān lǚ)的意思:指衣冠齐整,鞋履整洁的样子。
金玉(jīn yù)的意思:金玉是指珍贵的金子和玉石,比喻非常珍贵的人或物。
开门(kāi mén)的意思:打开门户,比喻开始或开创某种事业或行动。
可能(kě néng)的意思:有可能发生或存在的事物
名义(míng yì)的意思:指表面上的名称、头衔或身份,通常与实际情况不符。
旁郡(páng jùn)的意思:指附近的郡县。
神仙(shén xiān)的意思:指修炼有成的仙人,也泛指非凡的人物或事物。
书信(shū xìn)的意思:指书信往来,传递信息或交流思想的方式。
无虑(wú lǜ)的意思:没有烦恼,没有忧虑,心情轻松自在。
相忘(xiāng wàng)的意思:相互忘记,彼此不再记得。
永日(yǒng rì)的意思:永远、一整天
玉骨(yù gǔ)的意思:形容人的骨骼轻盈、柔韧,体态优美。
这是一首表达诗人淡泊名利、超脱世俗的生活态度的诗。开头两句“开门无客来,永日不冠履”描绘了一种隐居生活中的宁静与孤独,没有宾客到来,即使到了该穿鞋出门的时候,也懒得打扮自己。这是对外界喧嚣的拒绝,也是对内心世界的守护。
接下来的“客至我老懒,投刺辄复去”则进一步强调了诗人对世事的淡漠,即使有宾客到来,因为年龄已高、精力不济,诗人也只是随意应付,让客人很快离开。这是对外界关系的一种放弃和超然。
“端成两相忘,因得百无虑”则表达了一种达到忘我的境界,自己与世间的纠葛都已淡忘,这样一来,也就没有了多余的忧虑。这种状态,是诗人通过隐居生活所达到的精神自由。
“故人在旁郡,书信不能屡”则是说虽然有老朋友住在附近,但也很少书信往来。这不仅反映出诗人的淡泊,也体现了一种对世间情谊的超脱。
“兴哀东城公,将掩郏山墓”一句,则是诗人对故去亲友的怀念和悲哀,可能是在提及某位在东城居住的朋友将要长眠于郏山之下的墓地。这里流露出诗人对于生命易逝、人事无常的感慨。
“不能往一恸,名义真有负”则是说面对亲友的离去,自己无法亲自前往哀悼,只能在心中感到对他们的亏欠和不尽的悔恨。这里的“名义”,可能指的是社会上的名誉、道德规范等,而这种亏欠,是因为诗人未能履行这些社会责任。
“可能金玉骨,亦遂黄壤腐”则是说即使拥有高贵如金玉般的品格,最终也无法逃脱成为尘土的命运。这是对生命无常的一种感慨,也是对物质追求和社会地位的一种嘲讽。
“但恐已神仙,裂石终飞去”则表达了一种超脱尘世、追寻精神自由的心境。诗人担心自己可能已经达到一种“神仙”的境界,即完全与世俗隔绝,而这种状态下,就算是石头也能被我所裂开,最终我也会飞向远方。这不仅是一种对肉体死亡的超越,也是一种对精神束缚的彻底解脱。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隐居生活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于世俗名利的淡漠,对生命无常的感慨,以及对精神自由的追求。
日月转双毂,古今同一丘。
惟此鹤骨老,凛然不知秋。
去住两无碍,人天争挽留。
去如龙出山,雷雨卷潭湫。
来如珠还浦,鱼鳖争骈头。
此生暂寄寓,常恐名实浮。
我比陶令愧,师为远公优。
送我还过溪,溪水当逆流。
聊使此山人,永记二老游。
大千在掌握,宁有别离忧。
柏台霜气夜凄凄,风动琅珰月向低。
梦绕云山心似鹿,魂惊汤火命如鸡。
眼中犀角真吾子,身后牛衣愧老妻。
百岁神游定何处,桐乡知葬浙江西。
去国重为客,送君还复归。
天寒雨细光景促,且就东城寺中宿。
寺当蒲坂望屋庐,日暮无由辨乔木。
既已唯诺难自由,虽欲一日安可留。
吾辈事势不大殊,此际兴味复何如,归来愁坐独嗟吁。
毕竟岂如村野老,或尔富民城郭居。
雨旸寒?都不与,亲戚满眼身不孤。
乃知平生走薄宦,正似痴牛引重车。
险夷缭络不知止,祗得终年困道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