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压无诸野,台芳半夕晖。
回看南陌上,四牡正騑騑。
这首明代诗人王恭的《暮秋登冶城平远台》描绘了秋天傍晚时分登高远眺的景象。首句“山压无诸野”展现了山峦重叠,仿佛将远方的田野都压在身下,展现出壮阔的自然景观。次句“台芳半夕晖”则点出诗人站在台上,欣赏着夕阳余晖洒满花草的美景。
“连天孤树远”进一步描绘了视野中的孤树,它孤独地矗立在天边,与广阔的天地形成对比,增添了画面的寂寥感。“沧海片鸿飞”则借海面上孤雁飞翔,寓言诗人内心的飘零之感,同时也增添了空间的辽阔和动态元素。
“绀苑皆黄落”描述了园林中落叶纷飞,一片金黄,显露出秋季的凋零之美。“琳宫尽翠微”则转向远方的宫殿,翠色渐淡,隐没在远处的山色之中,暗示了时光的流转和历史的沧桑。
最后,“回看南陌上,四牡正騑騑”诗人回首望去,南边的小路上,骏马缓缓行进,蹄声悠扬,似乎在回应着诗人内心对归宿的思考,给全诗画上了一个宁静而略带淡淡哀愁的句点。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暮秋景色的变迁,寓情于景,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和人生无常的感慨。
暝色凝阴处,浓云翳碧天。
一时倾暑雨,四壁涌春泉。
直似鲛人室,何如海屋仙。
声疑三岛近,势觉五湖连。
可举任公钓,堪乘范蠡船。
剥床应及水,沉灶故无烟。
寸步谁将引,丹心自可怜。
几时及白日,随地即周旋。
惟天之高,荡荡难名。仁覆万类,大德曰生。
惟君宪天,行天之道。仁育群生,下民是保。
天监君德,有允肖之。来享来歆,为祥为祺。
皇钦天命,嗣临大宝。严孝宗庙,祗奉圣母。
夙夜恭勤,惟德之霈。始于家邦,弘及四海。
饥者食之,寒者衣之。槁者濡之,仆者植之。
如艺黍稷,薅莠与稂。驱去螟螣,罔俾害伤。
矜恻鳏孤,抚字无告。有昧弗率,勉勉教诏。
除其凛冽,敷之融和。化戚以愉,易啸以歌。
立纲布纪,惟贤之庸。推亡固存,履道大公。
乃脩德化,制礼作乐。天叙有常,人文焕若。
芒芒四裔,雨露所坠。慕义归诚,靡或弗至。
上帝曰俞,允光予命。何以报锡,式鸿厥庆。
嘉禾异麦,骈出于下。骈出于上,庆云膏露。
宣德庚戌,月维己丑。其日丁亥,夕瑞在酉。
大星如丸,九斿之傍。有彗若射,金玉其煌。
素蟾东生,皎乎相辉。河汉为蒙,参井为微。
厥名含誉,太史敷奏。百辟嵩呼,贺祥献寿。
皇德仁圣,谦让是崇。归功穹祇,归功祖宗。
归功圣母,亦及臣子。申命饬励,敬哉无怠。
稽古大圣,轩辕唐虞。咸有瑞星,昭德之符。
皇德格天,前圣一致。肆用作诗,永告来世。
《瑞星诗》【明·杨士奇】惟天之高,荡荡难名。仁覆万类,大德曰生。惟君宪天,行天之道。仁育群生,下民是保。天监君德,有允肖之。来享来歆,为祥为祺。皇钦天命,嗣临大宝。严孝宗庙,祗奉圣母。夙夜恭勤,惟德之霈。始于家邦,弘及四海。饥者食之,寒者衣之。槁者濡之,仆者植之。如艺黍稷,薅莠与稂。驱去螟螣,罔俾害伤。矜恻鳏孤,抚字无告。有昧弗率,勉勉教诏。除其凛冽,敷之融和。化戚以愉,易啸以歌。立纲布纪,惟贤之庸。推亡固存,履道大公。乃脩德化,制礼作乐。天叙有常,人文焕若。芒芒四裔,雨露所坠。慕义归诚,靡或弗至。上帝曰俞,允光予命。何以报锡,式鸿厥庆。嘉禾异麦,骈出于下。骈出于上,庆云膏露。宣德庚戌,月维己丑。其日丁亥,夕瑞在酉。大星如丸,九斿之傍。有彗若射,金玉其煌。素蟾东生,皎乎相辉。河汉为蒙,参井为微。厥名含誉,太史敷奏。百辟嵩呼,贺祥献寿。皇德仁圣,谦让是崇。归功穹祇,归功祖宗。归功圣母,亦及臣子。申命饬励,敬哉无怠。稽古大圣,轩辕唐虞。咸有瑞星,昭德之符。皇德格天,前圣一致。肆用作诗,永告来世。
https://www.xiaoshiju.com/shici/92867c67d87331f8528.html
秋水盈盈,几回望、海流川曲。
谁道是、臣之居也,非舟非屋?
之子在焉呼不出,人遐尚喜音毋玉。
待书成、万卷映缥缃,登芸局。何必种,王猷竹?
何必采,陶潜菊?但枫林欇欇,声和琴筑。
醉后厌寻槐穴蚁,梦来懒覆蕉湟鹿。
任悠游,永日以忘年,唯君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