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19日(农历三月廿二日) 乙巳蛇年 星期六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悯乱诗十首·其九》
《悯乱诗十首·其九》全文
明 / 彭孙贻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诏罢公车巳数旬,好莺啼上林春。

赋诗空作雕虫客,伏草谁知扪虱人。

沂水空城赤雀,济阴铁甲黄尘

衮衣亦自凭轩急,尘饭何当玉宸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赤雀(chì què)的意思:形容人或事物红光满面,容光焕发。

雕虫(diāo chóng)的意思:形容过分追求琐细小事,而忽略大局。

赋诗(fù shī)的意思:指以优美的诗句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情。

公车(gōng chē)的意思:公车指的是政府机关或者公共机构使用的车辆。

衮衣(gǔn yī)的意思:形容衣服华丽、豪华。

何当(hé dāng)的意思:何时;什么时候

黄尘(huáng chén)的意思:指黄色的尘土或沙土,比喻战乱、动荡或纷乱的局势。

空城(kōng chéng)的意思:空城是指城市内没有守军或守军很少,但以虚张声势来吓阻敌军的战术。也可以用来形容人们故意营造出一种虚幻的氛围来迷惑他人。

扪虱(mén shī)的意思:形容过分细心,小题大做,忧虑过多。

上林(shàng lín)的意思:指皇家园林,也用来形容花木繁盛、景色优美的地方。

铁甲(tiě jiǎ)的意思:形容坚固不透的盔甲,比喻坚不可摧的力量或防御能力。

莺啼(yīng tí)的意思:指春天莺鸟的啼叫声,形容春天的景象美好。

玉宸(yù chén)的意思:指皇帝的宝座,也比喻高位、统治权力。

鉴赏

此诗《悯乱诗十首(其九)》由明代末年至清代初期的诗人彭孙贻所作。诗中描绘了战乱背景下,朝廷政务与民间疾苦的深刻对比,以及诗人对时局的忧虑和感慨。

首句“诏罢公车巳数旬”,点明了时间背景,暗示了朝廷的政令未能及时传达或执行,反映出官僚体系的迟滞与混乱。接着“好莺啼过上林春”一句,以春天的美景反衬出战乱背景下的荒凉与冷寂,莺鸟的啼鸣虽美,却难以掩盖战争带来的破坏与痛苦。

“赋诗空作雕虫客,伏草谁知扪虱人”两句,表达了诗人对自己作为文人的无奈与悲哀。在动荡的时局下,即使才华横溢,也如同雕虫小技,无法解决根本问题;而真正能洞察时局、为民请命的人,却往往不为人知,隐于草间,如同扪虱之人,隐匿于世。

“沂水空城鸣赤雀,济阴铁甲尚黄尘”进一步描绘了战乱后的荒芜景象。沂水边的空城中,赤色的鸟儿哀鸣,象征着战争的残酷与人民的苦难;济阴之地,虽然铁甲犹存,但黄尘漫天,暗示了战乱的持久与破坏之深。

最后,“衮衣亦自凭轩急,尘饭何当厌玉宸”表达了诗人对朝廷官员的担忧。衮衣,指帝王的服饰,这里借指朝廷官员。诗人担心他们虽身居高位,却未能有效治理国家,解决民生疾苦,反而可能沉迷于权力与享乐之中,对百姓的困境视而不见。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沉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洞察和对时局的深切忧虑,体现了其人文关怀和社会责任感。

作者介绍
彭孙贻

彭孙贻
朝代:明   字:仲谋/羿仁   号:茗斋   籍贯:浙江海盐武原镇(今浙江海盐市)人   生辰:1615~1673年

彭孙贻(1615~1673年),字仲谋,一字羿仁,号茗斋,自称管葛山人,浙江海盐武原镇(今浙江海盐市)人。明末清初学者,彭孙遹从兄,南明隆武朝太常寺卿彭观民之子。 
猜你喜欢

带湖春树先和公手植也感而有赋·其二

老树今踰七十霜,冰魂玉骨自孤芳。

大家扶起摧残后,此是吾家召伯棠。

(0)

呈张德辉

韫椟君子藏,枉寻吾道曲。

绝物忌太清,徇世未免俗。

人言俗难医,我见清可濯。

安得直上挽天河,一洗俗尘千万斛。

(0)

寿成惠圣慈祐太皇太后閤春帖子·其一

一德坤元厚,三朝母道尊。

含饴供乐事,戏綵见重孙。

(0)

寿成惠圣慈祐太皇太后閤端午帖子·其二

边头传吉语,井络报平安。

今岁端辰别,慈颜一笑欢。

(0)

别吴荆溪·其三

家数文章有路寻,云韶殊世不殊音。

小生不幸生来晚,才识先生识水心。

(0)

赠白湛渊

老穷蛰一室,独与圣贤对。

祢刺倏在前,喜有佳士至。

此客可曾有,良觌今乃遂。

夫岂燥湿同,未易折柬致。

乡邻道不谋,咫尺楚越异。

张范志苟合,千里盟弗背。

蟠木何假容,猗兰盖仝味。

吟咏浩篇章,口诵卷压几。

湛然珠在渊,晨夜光明媚。

谱接唐人传,句与唐人俪。

满贮风月襟,迥绝烟火气。

笔下戏群鸿,尤跨虞薛辈。

乐哉得新交,风期从此契。

张鼓于越门,聊为岁月记。

(0)
诗词分类
劳动 励志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闲适 牡丹 节日 写人 挽诗
诗人
端木国瑚 朱服 薛稷 孔融 文益 李存勖 程晋芳 赵惇 江天一 应玚 杨士琦 司马槱 孟云卿 邓牧 叶清臣 廉希宪 杜仁杰 张子容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