汗流如浆面如铁,但要田乾那畏暑。
黑云一片来何忙,心怕雨作身愿凉。
中熟下熟亦足饱,尽胜淮头争捕蝗。
长风(cháng fēng)的意思:长时间吹拂的风,比喻持久不衰的精神风貌或影响力。
车水(chē shuǐ)的意思:指车马辆流水般的行进,形容车辆往来不息,繁忙拥挤的景象。
赤体(chì tǐ)的意思:赤体指的是裸体,没有穿衣服的状态。
吹散(chuī sàn)的意思:吹散指把东西散开、分散。
东桥(dōng qiáo)的意思:指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沟通或合作。
伏雨(fú yǔ)的意思:指大雨连绵不停的状态。
官吏(guān lì)的意思:指官员和公务员。
禾黍(hé shǔ)的意思:禾黍是指稻谷和黍谷,也泛指庄稼和粮食。
荒荒(huāng huāng)的意思:形容草木茂盛、丛生繁密的样子。
今年(jīn nián)的意思:指当前这一年,即指现在或最近的一年。
可喜(kě xǐ)的意思:令人欣喜、值得庆贺。
劳苦(láo kǔ)的意思:指过着艰苦辛劳的生活,形容辛勤劳动。
老人(lǎo rén)的意思:指年纪大的人,尊称老年人。
六月(liù yuè)的意思:形容天气异常寒冷,与季节不符。
茫茫(máng máng)的意思:形容无边无际,没有边界或方向,迷茫无助的状态。
农夫(nóng fū)的意思:指农民或农业工作者,也用来形容勤劳、朴实、勇敢的人。
祈雨(qí yǔ)的意思:祈求天降雨水,希望能够获得雨水以滋润土地。
祈晴(qí qíng)的意思:祈求晴朗的天气
秋阳(qiū yáng)的意思:秋天的阳光。
三伏(sān fú)的意思:指夏季的三个“伏天”,即初伏、中伏和末伏。
山村(shān cūn)的意思:指山中的村庄,形容环境质朴、宁静、幽静。
十月(shí yuè)的意思:指时间或期限的最后阶段,也用来形容事物接近完成或结束。
水方(shuǐ fāng)的意思:指水的方向,比喻事物发展的趋势或方向。
体当(tǐ dāng)的意思:体谅、考虑他人的感受。
吴侬(wú nóng)的意思:吴侬是中国方言中对上海话的称呼,也指上海人。
一片(yī piàn)的意思:形容某种状态或情景下的整体一致或一片景象。
雨水(yǔ shuǐ)的意思:雨过之后天空放晴,比喻困难过后,前景变得明朗。
乍可(zhà kě)的意思:突然可以,出乎意料地可以。
中熟(zhōng shú)的意思:中熟是指人的年龄处于中间阶段,既不年轻也不老,正值壮年。
这首诗描绘了农村生活的真实景象,反映出农民对天气变化的深刻感受和直接影响。开篇“吴侬曾在山村住,听得村中老人语。”通过设定主角居住环境及与老人的交流,引出了下文关于农事和天气祈求的主题。
“六月祈雨不祈晴,十月祈晴不祈雨”两句点明了农业生产对季节性降水的依赖,这是中国农耕文化中常见的智慧。接着,“今年三伏雨水多,官吏祈晴救禾黍。”表达了特定年份内连绵的雨水给农作物带来的困扰,以及政府官员为了保护庄稼而向天气神祈求晴朗。
随后的“祈晴得晴虽可喜,农夫车水方劳苦。汗流如浆面如铁,但要田乾那畏暑。”则展现了尽管获得了所祈的晴好天气,但农民们仍需在炎热中辛勤工作以确保作物生长,不惧烈日。
“黑云一片来何忙,心怕雨作身愿凉。安得长风为吹散,乍可赤体当秋阳。”这些句子透露出农民对于突如其来的阴霾天气的担忧,以及渴望持续的微风以消暑解热。
最后,“东桥西桥日荒荒,南圩北圩水茫茫。中熟下熟亦足饱,尽胜淮头争捕蝗。”则描绘了秋收时节的丰收景象,以及人们在收获季节对抗害虫以保护粮食的努力。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和生动的画面,展现了中国古代农民与自然环境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生活状态。同时,也反映出农业生产的不确定性,以及人类对于天气变化的无奈和渴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