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拼音版原文全文
上 元 十 三 夜 明 /刘 英 近 喜 元 宵 雪 更 晴 ,千 门 翠 竹 结 高 棚 。珠 帘 半 卷 将 团 月 ,玉 指 初 调 未 合 笙 。新 放 华 灯 连 九 陌 ,旧 传 金 钥 启 重 城 。少 年 结 伴 嬉 游 去 ,遮 莫 鸡 声 下 五 更 。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翠竹(cuì zhú)的意思:翠竹指的是绿色的竹子,比喻品德高尚的人或环境清幽的地方。
合笙(hé shēng)的意思:指和谐相处,互相配合,共同奏出美妙的音乐。
华灯(huá dēng)的意思:指繁华热闹的灯火辉煌之景象,也用来形容盛大的场面或热闹的气氛。
结伴(jié bàn)的意思:一同结伴,一同前进或行动。
金钥(jīn yào)的意思:指权力、财富、机会等能够打开成功之门的关键因素或手段。
九陌(jiǔ mò)的意思:形容人多拥挤的场面。
千门(qiān mén)的意思:指非常多的门派或流派。
少年(shào nián)的意思:指年纪轻的男孩子或青年人。
未合(wèi hé)的意思:未合意,未达到预期的结果。
五更(wǔ gēng)的意思:指天亮前的最后一刻,也指深夜。
嬉游(xī yóu)的意思:指玩耍游乐。
玉指(yù zhǐ)的意思:指女子美丽、纤手如玉。
元宵(yuán xiāo)的意思:指在元宵节吃元宵,也比喻事物的本质或根源。
遮莫(zhē mò)的意思:遮莫是指遮掩、掩盖。
重城(zhòng chéng)的意思:指城墙高大坚固,难以攻破。
珠帘(zhū lián)的意思:指贵族或富人家中用珍珠制成的帘子,比喻奢华华丽的生活。
- 鉴赏
这首明代诗人刘英的《上元十三夜》描绘了元宵节夜晚的欢乐景象。首句“近喜元宵雪更晴”表达了诗人对雪后元宵佳节的喜悦,雪后的晴朗天气为节日增添了明亮与清新。接着,“千门翠竹结高棚”展现了节日装饰的热闹场景,翠竹搭建的高棚透出浓厚的民俗气息。
“珠帘半卷将团月”写出了明亮的月光透过半卷的珠帘,营造出温馨而朦胧的氛围,而“玉指初调未合笙”则通过细腻的动作和乐器声,暗示着音乐的悠扬和人们的欢愉。接下来,“新放华灯连九陌”描绘了华灯初上的壮观景象,照亮了宽阔的道路,象征着团圆和繁华。
尾联“旧传金钥启重城”则暗示着城门在节日的热闹中被打开,人们可以自由出入,享受这难得的欢乐时光。“少年结伴嬉游去,遮莫鸡声下五更”描述了年轻人结伴游玩,直到夜深,即使鸡鸣五更也不愿离去,体现了元宵节的热闹和人们的忘我之乐。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元宵节的喜庆气氛,以及人们对团圆和欢乐的向往,展现了明朝社会生活的一个侧面。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立秋日
叶落天始秋,一气自回薄。
郁蒸变凄厉,衰它独先觉。
行云翳白日,向夕风雨作。
所欣同一溉,流水百道落。
园葵遂会滋,可以供我酌。
白发西邻叟,相过慰漂泊。
贻我酒两鸱,对之中颇怍。
高歌尽君触,从人诮徐邈。
石隐园
我兄爱石矢弗谖,早岁先开石隐园。
斸遍青山探月窟,铲平碧落蹑云根。
恍疑滇国来玄象,忽讶丹山翔彩鹓。
獬豸触邪谗佞尽,鹰鹯驱雀丑夷吞。
欲开菡萏炫晴日,乍吐奎光映斗垣。
壁立□□观窍妙,天藏浑沌识真元。
雨余苔长滋清□,□□□凝□□□。
□□横□□罨霭,□□□□□□□。
□衙□□□□□,□□前听□□□。
□□□□□□芾,密萝覆地自絪缊。
骚人寻赏停□屐,□□□□驻大轩。
我亦从来耽石癖,苦无慧剑割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