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谒僧不值》全文
- 拼音版原文全文
谒 僧 不 值 宋 /张 耒 古 寺 人 闲 僧 掩 扉 ,客 来 下 马 解 尘 衣 。双 松 带 月 风 蝉 噪 ,古 阁 鸣 钟 夕 鸟 归 。
- 翻译
- 古寺中人悠闲,僧人关门歇息。
有客人来访,下车卸下旅途风尘。
- 注释
- 古寺:古老的寺庙。
閒:悠闲。
僧:僧人。
扉:门。
客:客人。
下马:下车。
尘衣:旅途中的尘土衣服。
双松:两棵松树。
带月:在月光下。
风蝉噪:风吹过时蝉鸣声嘈杂。
古阁:古老的楼阁。
鸣钟:敲响钟声。
夕鸟:傍晚的鸟儿。
归:归巢。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的寺庙图景,通过简洁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对孤寂古寺的深切感受。"古寺人閒僧掩扉"一句,设定了整个画面:在一个久远的寺院里,因为人迹稀少,所以即便是僧人,也不再守门,而是关上了庙门。这既表现了寺院的冷清,也反映出僧人的生活状态。
接着,"客来下马解尘衣"进一步加深了这种氛围。旅途中的行者到达这里,不禁从马上下来,为的是脱去沾染了旅途尘土的衣服。这不仅是对外界尘嚣的一种抒情,也体现出寺庙作为一处清净之地的特质。
"双松带月风蝉噪"中,"双松"象征着长寿与坚韧,同时也增添了画面古老而静谧的氛围。"带月"则是诗人巧妙利用月光来营造一种超凡脱俗的意境。"风蝉噪"更为夜景增添了一丝生动感,使得整个场景更加丰富多彩。
最后,"古阁鸣钟夕鸟归"一句以古老的阁楼和鸣响的钟声作为背景,再加上归巢的晚间鸟群,不仅强化了时间的维度,也让人感受到寺院在黄昏时分所特有的宁静与孤独。钟声在这里不仅是时间的象征,更是连接现实与精神世界的一种媒介。
总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对古寺景物的细腻描绘,传递出一种超脱世俗、向往清净的心境。它以简洁明快的语言,不仅勾勒出了一个生动的画面,更在静谧中寄寓了深远的意蕴与哲思。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