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不数(bù shù)的意思:不计算、不计数
长安(cháng ān)的意思:指安定、稳定的局面或地方
红绡(hóng xiāo)的意思:红色的细丝线。比喻美好的姻缘。
火实(huǒ shí)的意思:形容事物热闹、繁忙。
鲛人(jiāo rén)的意思:指能够在水中自由活动的人,比喻游泳技术高超的人。
上国(shàng guó)的意思: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在某个方面超过其他国家或地区。
五瑞(wǔ ruì)的意思:五种吉祥的征兆
向阳(xiàng yáng)的意思:指向着阳光的一面,比喻积极向上、乐观向前的精神状态。
燕支(yàn zhī)的意思:燕子支撑在枝头,比喻依靠他人或外力维持自己的地位或生活。
犹自(yóu zì)的意思:仍然、依然
蔗浆(zhè jiāng)的意思:比喻言语中的甜言蜜语或虚假的奉承话。
朱明(zhū míng)的意思:形容光明照耀、明亮夺目。
紫膜(zǐ mó)的意思:指皇帝的御笔,也指皇帝的诏书或文书。
- 鉴赏
这首《午日赋丹荔》是明代诗人何吾驺在端午节时所作,以荔枝为题,描绘了荔枝的色、香、味以及其象征意义。诗中运用丰富的比喻和象征手法,展现了荔枝的独特魅力。
首句“越南不数蔗浆寒,别有燕支露可餐”,以对比的手法,将荔枝与越南的甘蔗汁相比较,强调荔枝的珍贵与独特,如同燕支(胭脂)般的露水,可以直接食用,暗示荔枝的甜美与珍贵。
接着,“七日未须驰上国,千林犹自望长安”两句,运用了时间与空间的转换,表达对荔枝的期待与向往。这里“七日”可能暗指端午节的习俗,而“上国”、“长安”则借指朝廷或京城,表达了诗人对荔枝的珍视,即使在端午节后,也依然渴望能品尝到荔枝,寄托了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与向往。
“晶丸火实鲛人抱,紫膜红绡汉使看”两句,进一步描绘了荔枝的形态与色泽,将荔枝比作晶莹的珍珠,内部如火焰般炽热,仿佛鲛人怀抱;外层的紫色薄膜与红色丝质般的果肉,令人联想到汉朝使者远道而来欣赏的景象,充满了异国情调与历史韵味。
最后,“勿问朱明班五瑞,解衣空切向阳丹”两句,以“朱明”象征夏日,暗示荔枝在盛夏时节的成熟与美味。诗人在此表达了对荔枝的赞美之情,同时也含蓄地表达了对夏日美好时光的珍惜与怀念。同时,“五瑞”可能指的是古代帝王出行时的仪仗,此处或许暗喻荔枝作为珍贵之物,即便夏日炎炎,也应被妥善保存与享用,如同帝王的仪仗一样尊贵。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荔枝的细腻描绘,不仅展现了其独特的自然之美,还蕴含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珍惜之情,以及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颂扬。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酬薛舍人万年宫晚景寓直怀友
奕奕九成台,窈窕绝尘埃。
苍苍万年树,玲珑下冥雾。
池色摇晚空,岩花敛馀煦。
清切丹禁静,浩荡文河注。
留连穷胜托,夙期暌善谑。
东望安仁省,西临子云阁。
长啸披烟霞,高步寻兰若。
金狄掩通门,雕鞍归骑喧。
燕姝对明月,荆艳促芳尊。
别有青山路,策杖访王孙。
观裴秀才松石障歌
谁工此松唯拂墨,巧思丹青营不得。
初写松梢风正生,此中势与真松争。
高柯细叶动飒飒,乍听幽飗如有声。
左右双松更奇绝,龙鳞麈尾仍半折。
经春寒色聚不散,逼座阴阴将下雪。
荆门石状凌玙璠,蹙成数片倚松根。
何年茜茜苔黏迹,几夜潺潺水击痕。
裴生诗家后来客,为我开图玩松石。
对之自有高世心,何事劳君上山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