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避寇(bì kòu)的意思:指为了逃避战乱或者敌人而躲避起来。
闭户(bì hù)的意思:指关闭房门不出去,比喻不与外界接触,不愿与人交往。
不宜(bù yí)的意思:不适宜,不合适
尺牍(chǐ dú)的意思:指书信、文书。
骢马(cōng mǎ)的意思:指一匹骑乘的好马。
凋弊(diāo bì)的意思:指事物逐渐衰败、凋零的状态。
斗牛(dòu niú)的意思:指两头野牛交锋的场面,比喻力量相争或争斗激烈的情况。
江水(jiāng shuǐ)的意思:指江河水流,多用来比喻事物的发展变化。
旧日(jiù rì)的意思:过去的日子;往事
马客(mǎ kè)的意思:指马车上的客人,比喻受人招待的客人。
南徐(nán xú)的意思:指南方地区的徐州,也用来形容极远的地方。
偏宜(piān yí)的意思:偏向适宜,倾向适当。
七夕(qī xī)的意思:指农历七月初七日,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也称为“乞巧节”。在这一天,有许多浪漫的传说和习俗,主要以庆祝牛郎织女相会的故事为背景。
穷愁(qióng chóu)的意思:形容极度贫穷和忧愁。
人望(rén wàng)的意思:人们对一个人的欣赏和尊重。
水流(shuǐ liú)的意思:指水的流动。
同时(tóng shí)的意思:指两个或多个事件、行动或状态在相同的时间发生或存在。
吴越(wú yuè)的意思:指两个国家或地区之间的争斗或竞争。
行舟(xíng zhōu)的意思:指人生旅途中努力向前的行动。
移家(yí jiā)的意思:搬迁家庭住所
有同(yǒu tóng)的意思:有共同点或相似之处
砧杵(zhēn chǔ)的意思:比喻夫妻和睦相处,家庭和顺美满。
征徭(zhēng yáo)的意思:征召人民服兵役或征收人民财物。
只有(zhǐ yǒu)的意思:表示仅仅、唯一、只有
骢马客(cōng mǎ kè)的意思:形容人的才能或本领非常出众,超过一般人的水平。
- 注释
- 避寇:760~761年(上元年间)、766~779年(大历年间)中,李嘉佑先后曾任台州、袁州刺史。
袁晁陷台州并攻下浙东诸州,历时8月,至公元 763年(广德年间)四月始平,所谓移家“避寇”当指此。
南徐:公元307~312年(永嘉年间)乱后,西晋灭亡,北方人口大批南迁,刘宋特于京口设南徐州安置移民。
辖境相当今安徽风阳以东、江苏淮河以 南、长江以北地区。
其后,辖境南移,相当今江苏长江以南,南京东北部及丹阳、宜兴以东,无锡以北地区。
吴越:古吴国都吴(今江苏苏州市)、古越国都会稽(今浙江绍兴市),吴越泛指今江苏、浙江及江西、安徽部分地区。
秣陵:古县名,秦始皇改金陵邑置,治今江苏南京市江宁县南。
玷杵:持衣石与棒槌。
比喻浣洗。
七夕:阴历七月初七的夜晚。
斗牛:本指二十八宿的斗宿和牛宿。
这是复词偏义,主要指牛宿,即牵牛星,一名河鼓,俗称牛郎星。
隔银河与织女星相对。
古时神话,以牵牛织女为夫妇,每年七月七日夜有鹊乌群集衔接为桥以便织女渡过银;河与牛郎相会。
诗句“七夕何人望斗牛”,意思是战乱中,丈夫被征发,生死不知,谁还能指望有夫妻相会之时。
马客:指章侍御。
骢马,青白色的马。
东汉桓舆为侍御史,“是时宦官秉权,典执政无所回避。
常乘骢马,京师畏惮,为之语日:“行行且止,避骢马御史。
””(《后汉书》卷三十七《桓荣传》附桓典)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战争带来的社会动荡和个人的悲凉情感。开篇“移家避寇逐行舟,厌见南徐江水流”两句,通过对流离失所的痛苦写照,表达了诗人对于战争破坏平静生活的深切感受。“吴越征徭非旧日,秣陵凋弊不宜秋”则是对过去繁华与现今荒废的对比,通过“秣陵”这一历史地点,传递出一份时代沧桑之感。
“千家闭户无砧杵,七夕何人望斗牛”两句,则是描绘战乱中人民的生活困顿,以及在传统节日(七夕)里无法正常庆祝的孤独与寂寞。最后,“祗有同时骢马客,偏宜尺牍问穷愁”一句,诗人通过对远方朋友书信往来的提及,表达了自己内心的忧虑和渴望交流的心情。
整首诗语言质朴、意境沉郁,充分体现了诗人在动乱时期的深重忧虑与个人情感的复杂性。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感戚夫人事
女以色而死,士以才而亡。
处才不才间,此语最深长。
我昔愚自信,遭逐方悲伤。
投迹归山林,为乐特未央。
失马反为福,始悟得不偿。
向来尤其人,今乃佩恩光。
忮心成美意,陷阱为康庄。
寄语斯鞅辈,善刀宜早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