粘壁多诗藁,看山少讼尘。
夜寒琴伴月,香冷砚生春。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诗人隐居山中的情景,通过对自然环境的细腻描写和个人情感的表达,展现了诗人与大自然之间的和谐共生。
“括山随处好,况复有诗人。” 这两句开篇点明了山中之美,并特别强调诗人的存在,使得景色更添一份文艺气息。括山之美,不仅在于其本身的自然风光,更在于能吸引诗人驻足,这种互动增添了山的文化韵味。
“粘壁多诗藁,看山少讼尘。” 这两句则描绘了诗人在山中留下的痕迹——诗藁。粘壁即是贴在墙上的纸张,上面书写着诗人的作品。这不仅表明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也反映出他们与外界联系的方式,即通过文学创作来传达情感和思想。
“夜寒琴伴月,香冷砚生春。” 这两句转向了夜晚的场景。琴声在夜寒中与明月相伴,是诗人孤独生活的一种寄托。而“香冷砚生春”则是对书房内景致的描绘,虽然室内气温较低,但墨香扑鼻,却能令人感觉到一丝春意,这也许是诗人在严冬中对春天美好的向往。
“鹤亦能留客,敲门不厌频。” 这两句则写到了诗人的友好——鹤。鹤以其清雅的形象常被赋予高洁之意,而这里它能够留住行客,不仅是对自然界中生物与人类和谐相处的一种描绘,也可能隐喻着诗人希望通过自己的文学作品吸引同道中人,进行心灵上的交流。
总体而言,这首诗不仅展示了诗人的生活状态,更深入地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美的享受,以及对文艺创作和精神寄托的追求。
双瞳夹镜权协月,尾鬣萧森泽于发。
鞍衔不施缰复脱,旁无驭者气腾越。
地如砥平丘陇灭,天寒日暮抱饥渴。
骧首号鸣思一发,超轶绝尘入恍忽。
东门金铸久销歇,曹霸丹青亦云没。
赖有龙眠戏挥笔,眼前时见千里骨。
玉台阊阖相因依,嗟尔龙媒空自奇。
鸾旗日行三十里,焉用逐风追电为。
黄冠初饮何人酒,径醉颓然不知久。
风吹化石楚山阿,藤蔓缠身藓封口。
常随白鹤亦飞去,但有衣冠同不朽。
异物终为贤俊得,野老田夫岂宜有。
华阴杨公香桉吏,一见遂作忘年友。
日暮西垣视草归,往往对之倾数斗。
大梦之间无定论,启母望夫天所诱。
谷城或与子房期,西域更为陈那吼。
我疑黄冠反见玩,若此坚顽定醒否。
何当一笑凌苍霞,顾谢主人聊举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