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5月02日(农历四月初五日) 乙巳蛇年 星期五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山居》
《山居》全文
宋 / 杨万里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东]韵

鬓秃犹云少,书多却道穷

柴门疏竹处,茅屋万山中。

幽梦时能忆,闲题底要工。

不知蝉报夏,为复吟风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柴门(zhài mén)的意思:指贫苦人家的门户。比喻贫困、卑微的家庭。

道穷(dào qióng)的意思:指道路走到尽头,无路可走,形容处境困难,无法挽回。

茅屋(máo wū)的意思:指简陋的房屋或住所。

为复(wéi fù)的意思:为了复仇而行动。

吟风(yín fēng)的意思:指吟咏风景、吟诗作赋等艺术活动。

幽梦(yōu mèng)的意思:幽梦指的是虚幻而不真实的梦境或幻想。它表示人们在梦中或幻想中所见的事物,与现实世界相比存在一定的差距。

翻译
尽管头发稀疏如同少年,但书卷太多却说生活困顿。
居住在简陋柴门旁,竹林围绕的小屋坐落在群山之中。
在宁静的梦境中时常回忆,闲暇时的题诗又何必追求工整。
未曾察觉蝉鸣报知夏日的到来,只因我在独自吟咏清风。
注释
鬓秃:形容头发稀疏。
犹:还。
云:比喻。
少:少年。
书多:书籍众多。
却道:反而说。
穷:困苦。
柴门:简陋的门。
疏竹:稀疏的竹子。
茅屋:草屋。
万山:群山。
幽梦:宁静的梦境。
闲题:闲暇时的题诗。
底:何,为什么。
要工:追求工整。
蝉报夏:蝉鸣告知夏天来临。
为复:还是。
自吟风:独自吟咏清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隐者在深山中的生活情景。开篇“鬓秃犹云少,书多却道穷”表明诗人头发稀疏如同云间的薄雾,但阅读之书却很多,虽然知识渊博,却仍感到自己的学问贫乏。这两句既形象地描绘了隐者的外貌,也反映出了他内心的谦逊与对知识的无限追求。

“柴门疏竹处,茅屋万山中”则是对隐者居所的生动描述。柴门指的是用柴草编织的门,疏竹是稀疏的竹子,这些都是自然景观的一部分,而茅屋则是隐者的住所,位于万山之中。这两句展示了诗人与大自然亲密无间的生活状态,以及他选择远离尘世、深居简出的意愿。

“幽梦时能忆,闲题底要工”表达了诗人在寂静的夜晚,只有偶尔的梦境能够唤起往事的回忆。而“闲题”则是指诗人在空闲的时候对书籍的研读和笔记的记录,这些都是他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这两句透露出隐者内心世界的丰富和宁静。

最后,“不知蝉报夏,为复自吟风”则是对自然界中细微之物的观察。蝉蜕在树叶上鸣叫,宣告着夏日的到来,但诗人却不去关注这些,只是在微风中自我低吟。这两句展现了诗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心境,以及他对内心世界的沉醉。

整首诗通过对隐者生活的描绘,展示了一种超脱尘世、返璞归真的生活态度,以及诗人对知识的渴望和内在精神世界的丰富。

作者介绍
杨万里

杨万里
朝代:宋   字:廷秀   号:诚斋   籍贯: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黄桥镇湴塘村)   生辰:1127年10月29日-1206年6月15日

杨万里(1127年10月29日—1206年6月15日),字廷秀,号诚斋。汉族江右民系,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黄桥镇湴塘村)人。南宋大臣,著名文学家、爱国诗人,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南宋四大家”(又作“中兴四大诗人”)。因宋光宗曾为其亲书“诚斋”二字,故学者称其为“诚斋先生”。
猜你喜欢

论俗诗四首·其一

时间忿怒便行拳,招引官司在眼前。

下狱戴枷遭责罚,更须枉费几多钱。

(0)

一江分两界,二寺对双蓬。

(0)

句·其十二

身闲婚嫁毕,秋老蟹螯肥。

(0)

用东坡武昌寒溪韵三篇·其三

故园山水真奇哉,三径兰菊当年栽。

自嗟流浪不知返,江城晓角愁吹梅。

诗书邀我忽半世,车毂前却连崔嵬。

试寻夷路到圣处,马力已竭烦舆台。

去天尺五吐杰句,孔丘盗蹠俱尘埃。

坐疑蓬岛寻丈尔,扁舟径入浮云堆。

肩摩嵇向挽焦贺,欲倒瀛海为尊罍。

梦中失脚在何许,千里闽越天南隈。

只身形影自相吊,俯仰马鬣迷青苔。

兰阶彫谢知叶落,荆树惨淡无花开。

向来愚公不自度,一手欲以太华摧。

那知天目山顶露,儿啼下视云间雷。

华亭黄耳竟安在,辽东白鹤还飞来。

终寻三十六峰去,要假聂许平馀哀。

(0)

和颜长官百咏·其八渔父

秋声只在树中间,极浦斜阳更有山。

卷却丝纶呼酒盏,鸥边聊得此身闲。

(0)

蒙使君召预池光之会

韦公池阁尚依然,宾主于今不乏贤。

郡内欣逢两耆俊,樽前喜会四同年。

清谈自可成珠玉,真赏何须听管弦。

宴罢旌旗摇暮霭,蔡经寂寞别群仙。

(0)
诗词分类
劳动 励志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闲适 牡丹 节日 写人 挽诗
诗人
洪天锡 周处 贾充 韩肖胄 孙周卿 崔子向 封彦卿 乐昌公主 孙偓 刘羲叟 畅诸 吕让 裴耀卿 阎济美 郭茂倩 李宗勉 毕世长 傅光宅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