鬓秃犹云少,书多却道穷。
幽梦时能忆,闲题底要工。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隐者在深山中的生活情景。开篇“鬓秃犹云少,书多却道穷”表明诗人头发稀疏如同云间的薄雾,但阅读之书却很多,虽然知识渊博,却仍感到自己的学问贫乏。这两句既形象地描绘了隐者的外貌,也反映出了他内心的谦逊与对知识的无限追求。
“柴门疏竹处,茅屋万山中”则是对隐者居所的生动描述。柴门指的是用柴草编织的门,疏竹是稀疏的竹子,这些都是自然景观的一部分,而茅屋则是隐者的住所,位于万山之中。这两句展示了诗人与大自然亲密无间的生活状态,以及他选择远离尘世、深居简出的意愿。
“幽梦时能忆,闲题底要工”表达了诗人在寂静的夜晚,只有偶尔的梦境能够唤起往事的回忆。而“闲题”则是指诗人在空闲的时候对书籍的研读和笔记的记录,这些都是他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这两句透露出隐者内心世界的丰富和宁静。
最后,“不知蝉报夏,为复自吟风”则是对自然界中细微之物的观察。蝉蜕在树叶上鸣叫,宣告着夏日的到来,但诗人却不去关注这些,只是在微风中自我低吟。这两句展现了诗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心境,以及他对内心世界的沉醉。
整首诗通过对隐者生活的描绘,展示了一种超脱尘世、返璞归真的生活态度,以及诗人对知识的渴望和内在精神世界的丰富。
故园山水真奇哉,三径兰菊当年栽。
自嗟流浪不知返,江城晓角愁吹梅。
诗书邀我忽半世,车毂前却连崔嵬。
试寻夷路到圣处,马力已竭烦舆台。
去天尺五吐杰句,孔丘盗蹠俱尘埃。
坐疑蓬岛寻丈尔,扁舟径入浮云堆。
肩摩嵇向挽焦贺,欲倒瀛海为尊罍。
梦中失脚在何许,千里闽越天南隈。
只身形影自相吊,俯仰马鬣迷青苔。
兰阶彫谢知叶落,荆树惨淡无花开。
向来愚公不自度,一手欲以太华摧。
那知天目山顶露,儿啼下视云间雷。
华亭黄耳竟安在,辽东白鹤还飞来。
终寻三十六峰去,要假聂许平馀哀。
《用东坡武昌寒溪韵三篇·其三》【宋·朱槔】故园山水真奇哉,三径兰菊当年栽。自嗟流浪不知返,江城晓角愁吹梅。诗书邀我忽半世,车毂前却连崔嵬。试寻夷路到圣处,马力已竭烦舆台。去天尺五吐杰句,孔丘盗蹠俱尘埃。坐疑蓬岛寻丈尔,扁舟径入浮云堆。肩摩嵇向挽焦贺,欲倒瀛海为尊罍。梦中失脚在何许,千里闽越天南隈。只身形影自相吊,俯仰马鬣迷青苔。兰阶彫谢知叶落,荆树惨淡无花开。向来愚公不自度,一手欲以太华摧。那知天目山顶露,儿啼下视云间雷。华亭黄耳竟安在,辽东白鹤还飞来。终寻三十六峰去,要假聂许平馀哀。
https://www.xiaoshiju.com/shici/67767c71506a23506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