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众筑城居,取之原属易。
杂种况夙怯,失城更恇悸。
曰叶尔奇木,哈什哈尔暨。
阿克苏乌什,其馀率小类。
阿克苏今归,实断其左臂。
故缘彼城中,伯克乃新置。
霍集占心腹,强从非众意。
劬哉勉运筹,颙若冀明赐。
《阿克苏城回众投降诗以纪事》【清·弘历】回众筑城居,取之原属易。库车其东户,防守所特备。徒以将无能,久困致自弃。先是己两胜,兵威亦云炽。杂种况夙怯,失城更恇悸。是宜鼓众前,先声图成事。而何待益兵,稍进复停辔。割谷资兵粮,前途谷满地。不过藉口食,遂其迁延计。夷考回所㨿,大城原有四。曰叶尔奇木,哈什哈尔暨。阿克苏乌什,其馀率小类。阿克苏今归,实断其左臂。故缘彼城中,伯克乃新置。霍集占心腹,强从非众意。今闻被创败,倒戈更相挋。戕害其用人,献城降遣使。此又宜速赴,河上逍遥寘。是谓弃天祐,作孽乃由自。易帅明宪章,靖远布恩惠。歼渠赦胁从,敷化逮闇昧。劬哉勉运筹,颙若冀明赐。
https://www.xiaoshiju.com/shici/42167c6e8d6b1580494.html
被创(bèi chuàng)的意思:被人创造、被人发明。
兵威(bīng wēi)的意思:指军队的威武和威力,也可以用来形容力量强大的人或事物。
兵粮(bīng liáng)的意思:兵戈与粮草,指军事行动中必不可少的军需物资。
伯克(bó kè)的意思:指聪明、机敏,能够灵活应对各种情况。
不过(bù guò)的意思:表示事物的程度、条件、程度等不超过某个限度,不过分,只是,仅仅。
成事(chéng shì)的意思:成事指成功地完成一件事情,达到预期的目标或结果。
大城(dài chéng)的意思:指宏伟壮丽的城市,也可用来形容人才辈出、气象万千的地方。
倒戈(dǎo gē)的意思:倒戈指的是原本站在一方的立场,突然转而支持对立方,背叛原来的一方。
东户(dōng hù)的意思:指人情冷淡、不和睦、关系疏远。
恩惠(ēn huì)的意思:恩惠广泛,无边无际。
而何(ér hé)的意思:表示询问原因、目的或意义。
防守(fáng shǒu)的意思:指在战争或比赛中采取措施保护自己的领土、阵地或目标,以阻止敌方的进攻。
敷化(fū huà)的意思:敷化是一个形容词,指的是事物变得光滑、细腻,或者说使事物变得平整、均匀。
更相(gēng xiāng)的意思:互相,相互
鼓众(gǔ zhòng)的意思:以言辞或行动激起众人的情绪,以达到某种目的。
哈什(hà shí)的意思:形容人或事物的样子、态度、举止等很憨厚、很可爱。
河上(hé shàng)的意思:指在河上,表示在水上行驶或活动。
何待(hé dài)的意思:表示不必再等待或迟疑,应立即行动。
将无(jiāng wú)的意思:没有将来,没有希望
藉口(jiè kǒu)的意思:借口;找借口
进复(jìn fù)的意思:进一步复杂,变得更加深奥或困难。
久困(jiǔ kùn)的意思:长时间被困扰或困住
口食(kǒu shí)的意思:指吃饭的事情,也指食物。
明宪(míng xiàn)的意思:指明公正的法律法规。
弃天(qì tiān)的意思:放弃依靠天命,自主决定命运。
遣使(qiǎn shǐ)的意思:派遣使者或代表去执行某项任务或传达某个意图。
前途(qián tú)的意思:指一个人或事物的未来发展方向或前景。
迁延(qiān yán)的意思:拖延、耽搁
无能(wú néng)的意思:缺乏能力、无法胜任或无法有效处理事情
宪章(xiàn zhāng)的意思:指国家或组织的基本法规、章程或宪法。
先是(xiān shì)的意思:首先,最早。表示事情的发展或变化的先后顺序。
先声(xiān shēng)的意思:先声指的是在开始阶段就显示出声势或取得优势,预示着成功的可能性较大。
逍遥(xiāo yáo)的意思:形容自由自在、无拘无束、无所羁绊。
胁从(xié cóng)的意思:指被迫做某事,被迫从属于他人。
心腹(xīn fù)的意思:指最亲近、最信任的人。
益兵(yì bīng)的意思:增加兵力,增强军队实力
夷考(yí kǎo)的意思:指一切事物按照规律、秩序运行,不出现混乱或错乱的状态。
用人(yòng rén)的意思:指在人才选拔和利用方面的智慧和能力。
由自(yóu zì)的意思:由自表示事物自身的特性或状态。
运筹(yùn chóu)的意思:运筹指的是在处理复杂问题时进行周密计划和谋划,以达到预期目标。
杂种(zá zhǒng)的意思:指由不同种类的动植物交配繁殖而产生的后代,也用来比喻品质、性格等方面杂乱不纯的人。
戕害(qiāng hài)的意思:指残害、杀害、伤害别人。
筑城(zhù chéng)的意思:建造城墙或堡垒,用以抵御敌人的进攻。
自弃(zì qì)的意思:指一个人自己放弃自己,不再有信心或毅力去做某件事情。
作孽(zuò niè)的意思:做坏事,犯罪行为
这首诗描绘了清朝乾隆年间,阿克苏城回众投降的历史事件。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当时复杂的政治局势和军事行动。
首先,诗人提到阿克苏城的地理位置及其重要性,强调了其对周边地区的战略意义。接着,描述了在将领无能的情况下,阿克苏城长期被围困,最终导致守军士气低落,选择投降。
诗人进一步分析了回众投降的原因,指出他们原本就害怕战斗,失去城市后更是恐惧。他建议应趁势进攻,但实际操作中却等待增援,延误了最佳时机。诗人批评了这种拖延战术,并指出阿克苏城的丢失对清朝造成了重大损失,不仅切断了其左翼,还削弱了清朝对西部边疆的控制。
随后,诗人提到了阿克苏城中的伯克(地方长官)被替换,以及霍集占(另一重要人物)的背叛。这些事件加剧了清朝与当地势力之间的矛盾,最终导致了回众的投降。
最后,诗人表达了对处理此事的建议,主张更换将领,明确法律和制度,安抚远征军,宽恕被迫参与叛乱的人,同时传播教化,触及到那些思想深处的人。他鼓励努力规划策略,期待得到明智的恩赐。
整首诗不仅反映了历史事件的细节,也体现了诗人对治理边疆、维护国家统一的深刻思考。通过对比不同决策的后果,诗人强调了及时行动、合理策略的重要性,以及在处理复杂局势时,既要考虑军事行动,也要兼顾政治和社会层面的考量。
天风萧萧吹树林,石泉泠泠清我心。
呼儿洒埽旧茅屋,坐石拂拭焦桐琴。
钟期自可听流水,季子何用誇黄金。
故人于我喜同调,为君弹作苍龙吟。
忆昔少小同闾里,廿年东西若流水。
子能掉古侯王门,我得晨昏致亲喜。
是时世道多暌乖,风尘澒洞连两淮。
官军对垒苦死战,守令治剧愁颠崖。
参政旌旗控三岭,子策端能复侵境。
不谋驷马印累累,坐取一官甘独冷。
鄮山宛在水中央,过桥琴佩春风长。
诸生堂下稍罗列,两供俱阙同荒凉。
三倚秋亭弄云月,坐上青毡又思彻。
故家只住湖西头,蹋破门前三尺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