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至秋而化,年来我亦翁。
- 注释
- 梦断:梦中醒来。
三更:深夜。
鹤:仙鹤。
芦边:芦苇丛边。
系短篷:系好小船。
听潮:聆听潮汐。
看海月:观赏海上的月亮。
坐石:坐在石头上。
受天风:感受自然之风。
物至秋而化:万物到秋天会变化。
年来:近年来。
我亦翁:我也成了老人。
翁:老人。
长歌:长篇诗歌。
相劳事:相互慰藉。
犹喜:更喜欢。
此樽同:与这酒杯共饮。
- 翻译
- 梦中在三更时分被鹤声惊醒,我在芦苇边系定了小船。
听着潮水的声音,欣赏着海上的明月,坐在石头上感受着天风拂面。
万物到了秋天都会变化,如今我也老了,成了一个老人。
长久地歌唱以抒发情怀,更高兴的是能与这酒杯相伴。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超脱世俗、寄情山水的生活状态和心境。诗人在三更时分,梦断而醒,身处一片芦苇丛生的湖边,简单地用短篷遮蔽风雨。这不仅是对物质生活的简约,更是一种精神追求。
“听潮看海月”表达了诗人对于大自然的热爱和融入其中的情感。潮汐声响、海上明月,都是自然界最为壮观的景象,也映照出诗人的心灵世界。
“坐石受天风”则更进一步地描绘了一种与自然对话的境况。坐在岩石之上,无拘无束地接受着天风的吹拂,这是对于自由和纯粹感官体验的一种向往。
接下来的“物至秋而化,年来我亦翁”则揭示了诗人对生命流转、四季更迭以及个人时光流逝的感悟。万物在秋天达到盛极后开始凋零,诗人的年龄也一年年增长,头发斑白,这是时间带给人类共同的变化。
最后两句“长歌相劳事,犹喜此樽同”表达了诗人面对世俗纷争和个人岁月流逝时的心态。尽管生活充满了辛勤的劳作与操劳,但诗人仍旧乐于与友人共享一樽美酒,这种简单而真挚的情感交流,是诗人所珍视的。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和个人情感的描绘,展现了一种超脱尘世、回归自然的生活态度,同时也流露出诗人对于时光易逝、人生无常的深刻感悟。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送友赋
客从西方来,袖手持短书。
秘之河与洛,开此皇极图。
天经及地纬,历数敦唐虞。
公子雅敬贤,置彼承华庐。
进食列上座,接燕常欢娱。
一言决大义,再语惊世儒。
都布裁单衣,玉佩垂以珠。
出郭门相赠,临觞复踟蹰。
白日忽已暮,方驾当前驱。
瞻望凌敲台,磐石为安居。
赠程明善回省
南州炎暑地,时雨变苍凉。
况当孟夏交,卉木含清芳。
别离殊可叹,且与子同裳。
晨朝启斯馆,大江何茫茫。
旌旗照白日,长风送龙骧。
扬帆适利涉,远瞩犹连樯。
王事宜努力,肃肃戒宵行。
瞻彼西掖垣,列宿联辉光。
鱼乐在游泳,鸟乐在回翔。
思怀安在已,因之川路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