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拼音版原文全文
赤 玉 箫 宋 /杨 冠 卿 玉 箫 早 入 凉 王 墓 ,弓 剑 衣 冠 只 同 处 。千 年 邂 逅 出 人 间 ,颜 色 声 音 幸 如 故 。云 门 曲 谱 不 分 明 ,赵 瑟 齐 竽 各 自 名 。传 看 乐 府 无 人 识 ,此 箫 收 声 甘 弃 掷 。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不分(bù fēn)的意思:不加区分,不作区别
出人(chū rén)的意思:指出众、超群。形容某人的才华、能力或品德出众。
传看(chuán kàn)的意思:传播消息、传递信息。
分明(fēn míng)的意思:明显、清楚
各自(gè zì)的意思:各自指每个人或每个事物都有自己的特点、状况或意见。
乐府(yuè fǔ)的意思:指古代宫廷中负责作乐、歌咏的官署,也泛指古代作乐、歌咏的集体或地方。现在用来形容歌咏或作诗的地方。
弃掷(qì zhì)的意思:将某物视为破旧的鞋子般抛弃,比喻对人或物不重视或不珍惜。
齐竽(qí yú)的意思:指音乐合奏时,乐器声音和谐一致。
千年(qiān nián)的意思:指长时间,形容时间的长久。
曲谱(qǔ pǔ)的意思:指音乐的乐谱,也可指其他艺术形式的创作或表达方式。
人间(rén jiān)的意思:人间指的是人类所在的世界,也可以指人世间的事物、人情世故。
如故(rú gù)的意思:像从前一样,不变的样子
声音(shēng yīn)的意思:指声音洪亮、响亮。
收声(shōu shēng)的意思:指声音逐渐消失,不再传出来。
同处(tóng chǔ)的意思:同一时期、同一地方或同一社会环境中生活或工作。
无人(wú rén)的意思:没有人,没有人照料或管理的状态
邂逅(xiè hòu)的意思:偶然相遇,意外的相识。
颜色(yán sè)的意思:外表强硬,内心软弱
衣冠(yì guān)的意思:指外表的衣着和仪容,也可指人的仪表和品行。
玉箫(yù xiāo)的意思:指音乐之声悦耳动人。
云门(yún mén)的意思:指门上有云气,形容宏伟壮丽的建筑。
赵瑟(zhào sè)的意思:指人的情绪低落或心情沮丧。
自名(zì míng)的意思:
(1).自称;自命。 宋 苏轼 《辛丑七月赴假还江陵夜行途中作口号》:“诗人如布穀,聒聒常自名。”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六:“京师沟渠极深广,亡命多匿其中,自名为‘无忧洞’。”《金史·陈规传》:“南渡后,諫官称 许古 、 陈规 ,而 规 不以訐直自名,尤见重云。” 鲁迅 《集外集拾遗补编·做“杂文”也不易》:“虽然自名为‘文艺独白’,但照 林先生 的看法来判断,‘散文非散文,小品非小品’,其实也正是‘杂文’。”
(2).因自己在某一方面有所成就而闻名。《南史·文学传·吴均》:“先是, 均 将著史以自名,欲撰《齐书》,求借 齐 起居注及群臣行状。” 唐 韩愈 《张中丞传后序》:“ 翰 以文章自名,为此传颇详。” 金 王若虚 《诗话》:“近岁诸公以作诗自名者甚众,然往往持论太高。”
(3).自通名姓。《后汉书·赵孝传》:“ 孝 既至,不自名,长不肯内。”
- 翻译
- 玉箫早已沉入清凉王的陵墓,昔日的弓箭衣冠如今共存一处。
历经千年,这箫声重现在人间,音色和声音依然如初。
云门的曲调已模糊不清,赵国的瑟与齐地的竽各有特色。
流传的乐府中无人能识,这箫声收尾,宁愿被遗弃。
- 注释
- 玉箫:古代的一种管乐器。
凉王墓:指帝王的陵墓。
弓剑衣冠:象征着过去的武将或贵族生活。
邂逅:偶然相遇。
颜色声音:这里指箫声的音色和音质。
如故:依旧,没有改变。
云门曲谱:古代的一种音乐曲谱。
赵瑟齐竽:赵国的瑟和齐地的竽,泛指各地音乐风格。
各自名:各有其独特的风格。
传看:流传观看。
无人识:没有人能够识别或欣赏。
甘弃掷:心甘情愿地放弃。
-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杨冠卿的作品,名为《赤玉箫》。从艺术风格和语言表达来看,这是一首怀古之作,诗人通过对历史人物器物的想象与描绘,抒发了自己对于过去文化的深切情感。
"玉箫早入凉王墓,弓剑衣冠只同处。"
这里诗人设想了一把玉制的箫(一种古代乐器)被放置在了历史上的某个凉王的墓中,这种细腻的情景描写已经透露出诗人对往昔时光的无限憧憬。而“弓剑衣冠只同处”则表明这些物品与其主人一并长眠,时间的流逝让一切归于沉寂。
"千年邂逅出人间,颜色声音幸如故。"
诗人提出了一个虚构的情境,即这把玉箫在千年的时光中偶然再现于世,而它所承载的声音与颜色依旧如昔日一般,这里蕴含了对历史连续性的美好寓意。
"云门曲谱不分明,赵瑟齐竽各自名。"
“云门曲谱”可能是指某种传统的乐谱,而“不分明”则意味着这些古老的音乐已经模糊不清,不再被人熟知。而“赵瑟齐竽各自名”则表达了诗人对于那些失落的艺术与技艺的怀念,它们如同昔日的英雄一般,有着各自的名字和故事。
"传看乐府无人识, 此箫收声甘弃掷。"
这里“传看乐府”指的是流传下来的音乐典籍,而“无人识”则意味着这些古老的艺术已经没有人能够理解和继承。而最后一句“此箫收声甘弃掷”,诗人表达了对于这种文化遗产最终消逝于世的无奈与沉痛,仿佛在说,这把玉箫既然已无法再次奏出昔日的旋律,那么就随它去吧,让它安静地收起声音,归于尘土。
总体而言,这首诗展现了诗人对于历史文化遗产深切的情感和对其消逝的无奈,以及通过对古代器物想象性描写来表达对往昔时光的怀念之情。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寄黔州马常侍
闲看双节信为贵,乐饮一杯谁与同。
可惜风情与心力,五年抛掷在黔中。
宿杨家
杨氏弟兄俱醉卧,披衣独起下高斋。
夜深不语中庭立,月照藤花影上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