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息众皆醉,逝将谁与归。
《羲农》全文
- 拼音版原文全文
羲 农 宋 /陆 游 羲 农 去 不 反 ,释 老 似 而 非 。太 息 众 皆 醉 ,逝 将 谁 与 归 ?经 时 忘 肉 味 ,尽 日 掩 柴 扉 。安 得 同 心 者 ,灯 前 语 造 微 ?
- 翻译
- 羲农的时代已经不再返回,佛教和道教虽有相似之处却并非实质相同。
众人沉迷于世俗,我叹息着找不到可以共归的人。
长时间忘记肉食的味道,整天关闭柴门独自沉思。
如何能找到志同道合的人,在灯下深入交谈呢?
- 注释
- 羲农:古代传说中的两位圣人。
反:返回。
释老:佛教和道教。
似而非:表面上相似但实质不同。
太息:叹息。
众皆醉:众人沉迷于世俗。
逝:离去,这里指作者自己。
归:回归,归宿。
经时:经过一段时间。
忘肉味:忘记肉食的滋味。
掩柴扉:关闭柴门。
安得:如何能获得。
同心者:志同道合的人。
造微:深入探讨,微妙之处。
-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陆游的《羲农》,通过对古代先贤羲皇和农耕时代的怀念,表达了对现实社会中人们沉迷于世俗、偏离淳朴之道的忧虑。"羲农去不返"暗示了对理想社会的追忆,而"释老似而非"则暗指对佛教道教的反思,认为它们虽有教化作用,但并非完全符合理想。
"太息众皆醉"描绘出众人沉迷于物欲的状态,诗人深感孤独,"逝将谁与归"表达了他找不到志同道合者的无奈。"经时忘肉味,尽日掩柴扉"两句,通过日常生活细节,展现了诗人超脱世俗、追求内心的宁静,甚至到了忘记肉食滋味的程度,常常独自关闭柴门,过着简朴的生活。
最后两句"安得同心者,灯前语造微"表达了诗人渴望找到能与自己心灵相通的人,一起在灯下深入探讨人生哲理的愿望。整首诗情感深沉,寓言性强,体现了陆游对于理想社会和个人道德修养的追求。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烛影摇红·其二歌席志感
宿世良缘,蓬莱弱水看清浅。
神仙会里捧瑶浆,碧藕排高宴。今夜流苏半卷。
到擘阮、吹箫庭院。缓斟低唱,银箭频催,翻嫌夜短。
红袖多情,挑灯一送秋波转。
回头惨淡动离愁,万里关河远。嘈杂华堂弦管。
恍疑是、梦中来见。伤心何处,塞上悲笳,惊飞孤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