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不是(bú shì)的意思:表示否定、不属实或不符合实际
沧溟(cāng míng)的意思:沧溟指大海的广袤无垠,也用来比喻宽广无边的事物。
当人(dāng rén)的意思:指在某种情况下当仁不让、主动承担责任或担当重任。
福寿(fú shòu)的意思:福寿是一个合成词,由“福”和“寿”两个字组成。福指幸福、幸运,寿指长寿、健康。福寿的基本含义是指幸福和长寿。
功德(gōng dé)的意思:指善行、善事所积累的功德。
光照(guāng zhào)的意思:指阳光照射,也比喻明亮、光明。
和谐(hé xié)的意思:指事物之间相互协调、相互融洽,和睦相处的状态。
皎皎(jiǎo jiǎo)的意思:形容光亮明亮。
量功(liáng gōng)的意思:对工作、努力或成就进行评估或衡量。
龙门(lóng mén)的意思:指高门槛、高难度的考试或选拔机会,也可指突破重重困难、获得成功的机会。
虑无(lǜ wú)的意思:没有顾虑,毫无忧虑
论心(lùn xīn)的意思:指人们对他人的内心感受或意图进行分析和判断。
论量(lùn liàng)的意思:根据事物的大小、轻重缓急等因素进行权衡和判断。
论经(lùn jīng)的意思:
讲论经典;评论经书。 南朝 陈 徐陵 《东阳双林寺傅大士碑》:“安禪合掌,説偈论经,滴海未尽,其书悬河,不穷其义。” 元 杨载 《奉题伯父双峰樵隐》诗之四:“祇应老崖谷,束带尚论经。” 清 江藩 《汉学师承记·顾炎武》:“於同时诸君子,虽以苦节推 百泉 、 二曲 ,以经世之学推 棃洲 ,至於论经评史,亦不苟同也。”
能言(néng yán)的意思:能够说话,善于辩论。
是当(shì dāng)的意思:正确、恰当、合适
所为(suǒ wéi)的意思:所做的事情;行为;举动
无疑(wú yí)的意思:没有疑问,毫无疑虑
无相(wú xiāng)的意思:没有相貌或形象,形容人或事物没有任何特征或特点。
无物(wú wù)的意思:没有任何东西或物质存在
无虑(wú lǜ)的意思:没有烦恼,没有忧虑,心情轻松自在。
相用(xiāng yòng)的意思:相互使用、相互应用
须弥(xū mí)的意思:形容庞大无边的样子。
疑心(yí xīn)的意思:怀疑心理,对他人或事物存有疑虑。
犹如(yóu rú)的意思:形容两者之间非常相似或相仿。
灾殃(zāi yāng)的意思:指灾难和祸害。
增添(zēng tiān)的意思:增加、添加
昼夜(zhòu yè)的意思:昼夜表示白天和黑夜,也用来形容时间的长久或不停止。
- 鉴赏
这首诗以禅宗的视角,探讨了佛教的诸多概念与实践,通过比喻和象征手法,展现了深刻的人生哲理和修行智慧。
首先,“若论佛,祇是当人更无物”,意味着真正的佛性就在每个人心中,无需外求,每个人都是佛的体现。接着,“若论顶,昼夜舒光照前境”,将佛性的光明比作头顶的光芒,无论昼夜,都能照亮前方的道路,象征着智慧的指引和内心的光明。
“若论心,看时无相用时深”,指出心的本质在于其内在的深度和无相的特性,即心不被外在事物所局限,也不受情感波动的影响,始终保持内在的平静和深度。
“若论经,解语能言不是声”,强调了经典的意义不在于文字本身,而在于理解与实践,真正的智慧在于内心的理解而非语言的表达。
“若论斋,所为所作尽和谐”,提倡在日常生活中保持内心的平和与和谐,无论是行为还是思想,都应遵循自然与和谐的原则。
“若论愿,犹如身在龙门院”,表达了对清净、庄严生活的向往,如同置身于龙门寺中,追求内心的宁静与超脱。
“若论了,无虑无疑心皎皎”,意味着达到觉悟的状态,内心无虑无疑,如同明镜一般清澈。
最后,“心皎皎,增添福寿灾殃少”,强调了内心的纯净与清明能够带来更多的福祉与长寿,减少灾祸与痛苦。
“论量功德广难思,须弥未大沧溟小”,则以宇宙中的巨大与广阔来比喻修行的功德之深广,难以用言语衡量,即便是巨大的须弥山也显得微不足道。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一系列的比喻和象征,深入浅出地阐述了佛教的核心理念和修行方法,鼓励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实践佛法,追求内心的平静与智慧的觉醒。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符离阻雨
东风吹船窗,未晓天复雨。
篙师促添缆,卧听泥㶁㶁。
不知城北园,春事今几许。
旧游如宿昔,花柳默可数。
邻里先后来,颇复相劳苦。
东家献牛酒,西家馈鸡黍。
感渠长久情,愧我无所取。
汪侯哦诗处,积水败环堵。
念此不忍行,不但出入阻。
七年此端居,畏病如畏虎。
故人饶与黎,此老可出语。
十一月五日与才仲弟相别于白沙东门之外怅然久之不能自释乃知谢安石作恶之语不为过也因成八诗奉寄可见别后气味亦可并示京洛间亲旧也·其一
终年想颜色,未有食顷忘。
君宁不我念,苦畏冰雪妨。
斯文百战罢,阅士如堵墙。
孰知五湖口,一苇可以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