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19日(农历三月廿二日) 乙巳蛇年 星期六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板桥午食》
《板桥午食》全文
元 / 程钜夫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麻]韵

县郭二十里,板桥三五家。

西风禾黍陆地桑麻

去岁洪水,高林带旧槎。

他乡不好无奈此生涯。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板桥(bǎn qiáo)的意思:指事物的发展或变化出现断层,比喻事物的连接中断或发展不顺利。

不好(bù hǎo)的意思:形容事物坏得无法再坏。

此生(cǐ shēng)的意思:指一生、一世、终身。表示此生的时间范围,强调某种情感或决心将会贯穿整个人生。

禾黍(hé shǔ)的意思:禾黍是指稻谷和黍谷,也泛指庄稼和粮食。

洪水(hóng shuǐ)的意思:指大规模的洪水,也用来比喻巨大的灾难或困难。

林带(lín dài)的意思:指树木丛生的地带,也用来比喻边界或过渡地带。

陆地(lù dì)的意思:指大地、陆地。也比喻乡土、故乡。

岂不(qǐ bù)的意思:表示反问或加强语气,意为“难道不是吗?”、“难道不会吗?”等。

去岁(qù suì)的意思:指过去的一年

三五(sān wǔ)的意思:指数量为三或五,形容不多但足够。

桑麻(sāng má)的意思:形容人的穷困潦倒。

生涯(shēng yá)的意思:人的一生所从事的职业或事业。

他乡(tā xiāng)的意思:指离开自己的家乡,到别的地方生活或工作。

五家(wǔ jiā)的意思:指五个家庭或五个家族。

无奈(wú nài)的意思:表示无法改变或无可奈何的心情或境地。

西风(xī fēng)的意思:指西方的风,比喻妻子的言行或行为举止温柔和顺服,对丈夫百依百顺。

鉴赏

这首元代诗人程钜夫的《板桥午食》描绘了一幅典型的乡村生活画卷。诗中以“县郭二十里,板桥三五家”开篇,寥寥数语勾勒出远离喧嚣都市的宁静村落景象,板桥横跨,几户人家散布其间,展现出一种质朴而和谐的生活状态。

接着,“西风熟禾黍,陆地富桑麻”两句,通过自然界的丰收景象,进一步渲染了乡村生活的富饶与生机。西风吹过,成熟的禾黍和肥沃的桑麻田地,不仅象征着丰年,也寄托了诗人对自然与劳动的赞美之情。

然而,诗的后半部分转向了对去年洪水灾害的回忆,“去岁遭洪水,高林带旧槎”。洪水带来的破坏与痛苦,让高大的树林也留下了被洪水冲刷过的痕迹,这一转折增加了诗歌的情感深度,展现了自然力量的不可预测性和人类面对灾难时的脆弱。

最后,“他乡岂不好,无奈此生涯”表达了诗人对当前生活环境的无奈与感慨。即使在异乡也能找到生活的美好,但终究难以割舍的是对故乡和熟悉生活方式的依恋。这种情感的流露,使得整首诗在展现乡村生活风貌的同时,也触及了人与自然、人与生活之间更为深层次的思考。

综上所述,《板桥午食》不仅是一首描绘乡村生活的诗作,更蕴含了对自然、生活以及人与环境关系的深刻思考,展现了诗人细腻的情感世界和对现实生活的独特洞察。

作者介绍
程钜夫

程钜夫
朝代:元   号:雪楼   籍贯:建昌(今江西南城)   生辰:1249年—1318年

程钜夫(1249年—1318年),初名文海,因避元武宗海山名讳,改用字代名,号雪楼,又号远斋。建昌(今江西南城)人,祖籍郢州京山(今属湖北)。元朝名臣、文学家。程钜夫少与吴澄同门。南宋末年,随叔父降元,入为质子。因受元世祖赏识,累迁至集贤直学士,并参与编修《成宗实录》、《武宗实录》。延祐五年(1318年)去世,年七十。泰定二年(1325年),追赠大司徒、柱国,追封楚国公,谥号“文宪”。程钜夫历事四朝,为当时名臣,其文章雍容大雅,诗亦磊落俊伟。有《雪楼集》三十卷。
猜你喜欢

携杨秘监诗一编登舟因成二绝·其一

今日何曾独自来,船中相伴有诚斋。

须知不局诗编里,妙用方能处处皆。

(0)

夏日南湖汎舟因过琼华园六首·其一

淡日轻阴晒麦天,水边閒唤木兰船。

不游东港西陂熟,争得人知是散仙。

(0)

送客至无相兰若归过慈云岭小憩崇寿寺书所见十首·其五

南山好处刘家寺,门里松篁一径冲。

自有禽声喜迎客,不须知事更鸣钟。

(0)

觅句

觅句先须莫苦心,从来瓦注胜如金。

见成若不拈来使,箭已离弦作么寻。

(0)

咏千叶缃梅·其四

光摇层蕊望晴花,谁把鹅黄染练纱。

已是被香侵到骨,不须呼酒但烹茶。

(0)

四月上浣日同寮约游西湖十绝·其五

赐沐山行策最长,游人此日却相妨。

洞天只得东边赏,开过灯花断杀肠。

(0)
诗词分类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诗人
刘才邵 王逢 释普度 蒋敦复 钱时 薛嵎 谢元汴 释惟一 吴宽 周贺 余继登 杨冠卿 赵师侠 张子翼 罗万杰 吴则礼 陈舜俞 徐溥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