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入涵虚馆,天閒众乐亭。
湖含七桥月,人聚一船星。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于秋季在月湖泛舟的情景,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之美与个人情感的交融。
首句“秋入涵虚馆”,以“涵虚”二字巧妙地将季节与地点融合,营造出一种空灵而深邃的氛围,仿佛秋天的气息已经渗透进了这片宁静的空间。接着,“天閒众乐亭”一句,通过对比,突出了这里的宁静与欢乐,暗示了诗人在此找到了心灵的归宿。
“湖含七桥月,人聚一船星”两句,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将湖水与月光、人与星光融为一体,生动地描绘了月湖夜晚的美丽景象。月光洒在湖面上,仿佛是七座桥梁连接着天际与湖心;而船上的人们,如同繁星点缀在夜空中,共同构成了这幅宁静而又充满生机的画面。
“此地祠狂客,吾今老洞庭”两句,表达了诗人对历史人物的敬仰以及自己年华老去的感慨。这里“祠狂客”可能暗指诗人对古代豪放不羁之士的怀念,同时也寄托了诗人对自由精神的向往。而“吾今老洞庭”则直接抒发了诗人面对时光流逝、年岁渐长的无奈与感慨。
最后,“独怜双鬓白,点破数山青”两句,以对比的手法收尾。诗人独坐船中,双鬓已白,这是岁月的痕迹,也是人生沧桑的象征。然而,在这青山绿水之间,白发反而成为了一种独特的美,如同点破了青山的青色,增添了几分生动与鲜明。这一句既是对个人命运的感慨,也是对自然之美的赞美,体现了诗人对生命与自然和谐共存的深刻理解。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月湖秋夜景色的细腻描绘,以及诗人内心情感的深刻表达,展现了一幅既有自然美景,又蕴含丰富人文情感的画面,让人在欣赏之余,也能感受到诗人对生活、对自然、对时间的独特感悟。
匝树低云,粘空湿雾,轻风一夜吹尽。
巷柳浓阴,墙槐嫩绿,逼到矮窗相近。
菱丝尚短,已立得、小蜻蜓稳。
蚕妇茶娘,单衫日午,荒荒云鬓。朝来菊畦雨润。
护新根、细除虫蚓。静叶宜人,不独贪他花信。
似此心情自可,只好友、难来又成闷。
央及流莺,为传音问。
麻衣如雪白盈头,六月霜飞哭九秋。
两耳也随风雨劫,半人偏抱古今愁。
地闲沮洳教鱼鸟,天阔烟波养鹭鸥。
谁上高台张口笑?为他指点旧皇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