濯枝林杏发,润叶渚蒲生。
- 拼音版原文全文
奉 和 春 日 途 中 喜 雨 应 诏 唐 /魏 知 古 皇 舆 向 洛 城 ,时 雨 应 天 行 。丽 日 登 岩 送 ,阴 云 出 野 迎 。濯 枝 林 杏 发 ,润 叶 渚 蒲 生 。丝 入 纶 言 喜 ,花 依 锦 字 明 。微 臣 忝 东 观 ,载 笔 伫 西 成 。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东观(dōng guān)的意思:以东方思维和观念来看待或评价事物
皇舆(huáng yú)的意思:指皇帝的车马,比喻高高在上、威严不可侵犯的权势。
锦字(jǐn zì)的意思:形容事物美好、丰富多彩。
丽日(lì rì)的意思:指晴朗明媚的阳光明日。
纶言(lún yán)的意思:指言辞圆滑巧妙,能够巧妙地运用辞章之术,使人信服。
时雨(shí yǔ)的意思:指早春时节的细雨。
濯枝(zhuó zhī)的意思:洗净枝叶。比喻清除陈规旧习,使之焕然一新。
天行(tiān xíng)的意思:指自然界中天体运行的规律,也用来形容事物按照自然规律发展、变化。
微臣(wēi chén)的意思:微不足道的官员。形容地位低微、权力小。
西成(xī chéng)的意思:西进,向西方前进
阴云(yīn yún)的意思:指不祥的预兆或困境即将到来的迹象。
应天(yīng tiān)的意思:顺应自然,适应天地之道
载笔(zǎi bǐ)的意思:用笔写字或画画。
- 翻译
- 皇家车驾驶向洛阳城,适时的雨水顺应天意而行。
阳光明媚时登山送行,阴云则从野外迎接归来。
湿润的树枝上杏花盛开,水边的泽地菖蒲生长。
蚕丝入线编织出喜悦,花朵依附在锦绣文字中显得鲜明。
我这微不足道的臣子,在东观任职,手持笔等待西京的消息。
- 注释
- 皇舆:皇家车驾。
洛城:洛阳城。
时雨:适时的雨水。
天行:顺应天意的行为。
丽日:阳光明媚。
岩:山岩。
阴云:阴沉的云。
野:野外。
濯枝:湿润的树枝。
林杏发:杏花盛开。
润叶:湿润的叶子。
渚蒲:水边的菖蒲。
丝入纶:蚕丝入线。
言喜:编织出喜悦。
花依锦字:花朵依附在锦绣文字。
明:鲜明。
微臣:微不足道的臣子。
忝:有愧于,担任。
东观:古代官署名,此处指任职之地。
载笔:手持笔。
西成:西京的消息。
- 鉴赏
此诗描绘了一场春天的及时细雨,为大地带来了生机与滋润。诗人以喜悦之情,赞美这场雨水如何贴切天意,给予万物新生。
"皇舆向洛城,时雨应天行"中,“皇舆”指帝王的车驾,这里代指皇帝外出,而“洛城”是古都之一,此句表明皇帝在前往洛阳城的途中遇到了适时的春雨。"时雨应天行"则说明这场雨水正是大自然所需,彰显了一种顺应自然、天人合一的境界。
"丽日登岩送,阴云出野迎"两句,通过对比光明与阴暗,表达了春雨来临前的天气变化。春雨既不是烈日下的炙烤,也非阴霾连绵之云,而是恰到好处的润泽。
"濯枝林杏发,润叶渚蒲生"中,“濯枝”指的是枝头被雨水浸湿,“林杏发”则是杏树在春雨滋养下绽放的花朵。"润叶"与"渚蒲生"同样形容植物在细雨中的生机勃勃。
"丝入纶言喜,花依锦字明"此两句,通过“丝”与“花”的比喻,表达了诗人对这场春雨的欣悦之情。"丝入纶言喜"可能是指细雨如同织物中的线缕,每一缕都带来了生机;"花依锦字明"则形容鲜花在春雨后更加明艳,如同锦绣上的图案一般。
最后两句"微臣忝东观,载笔伫西成",诗人自称“微臣”,表达了谦逊之意。"忝东观"可能是指诗人在某处眺望,而"载笔伫西成"则暗示诗人随时准备记录下这美好景象,将其化作文字。
整首诗通过对春雨的细腻描写,展现了诗人对于自然界中生机与希望的赞美之情,以及诗人自身对于文学创作的热忱与期待。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述怀简张仲实教授
霜清起病骨,卧久忘籧篨。
残息不暖衣,短发渐入梳。
涉世何用早,意适事不如。
既知非所能,裁足不愿馀。
药苦尚可饮,家贫难可居。
秋来窘繁阴,百亩沈嘉蔬。
滞穗尚采掇,吾生愧耕锄。
南窗美朝阳,昔贤遗古书。
风竹如应门,一室自扫除。
西庠张公子,为我日回车。
言笑适相娱,绸缪焉得疏。
苏氏承颜堂
登仙不羡飞双凫,宰官不乐纡金珠。
行年四十著綵服,悲啼效作儿声呱。
丈夫岂无四方志,倚闾望望心何如。
家国无事寿觞举,慈颜得酒增和舒。
客来草具对客食,杀鸡奉母其贤乎。
荣华富贵固所愿,有子能尽如君谟。
至诚不动古未有,悦亲自得神明扶。
茁哉冬生孟林笋,圉焉日出姜泉鱼。
古来孝感有如此,今人盖以古为模。
尝闻古有色难戒,爱深容色何愉愉。
诗成不觉涕泪俱,尔有母遗伤独无。
他年谁作孝友传,请录吾语为君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