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过桐庐三首·其三》全文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板舆(bǎn yú)的意思:指人的身体僵硬,活动不灵活。形容行动迟缓、不灵敏。
悲感(bēi gǎn)的意思:悲伤的感觉。
沧波(cāng bō)的意思:指江河湖海中的波浪,也比喻人事变幻不定、世事变迁。
后面(hòu miɑn)的意思:指时间或空间上在某个事物或位置之后的地方。
几何(jǐ hé)的意思:指形状、图案等相互配合、相互协调。
老去(lǎo qù)的意思:指人年纪渐长,年老体衰。
牛山(niú shān)的意思:指人或事物非常强大、威猛、雄壮的样子。
人家(rén jiɑ)的意思:人家指别人或他人,多用于指代对方的家庭、身份或情况。
无数(wú shù)的意思:非常多,数量极大。
重来(chóng lái)的意思:重新开始,重新尝试
- 翻译
- 后面的山峦数不清,南边的柳树更是繁多。
房屋紧贴着江边,甚至屋柱都似乎插入了江中的波涛。
年岁已高,我多次经过这里,如果再回来还能有多少次呢?
每当看到牛山,总会触动悲伤的情感,因为曾在这推着板车陪伴过故人。
- 注释
- 后:指代后面的山。
无数:形容山很多。
南头:指地理位置的南方。
柳更多:形容柳树众多。
人家:村落、住户。
逼:靠近、逼近。
江岸:江边。
屋柱:房屋的立柱。
入:插入。
沧波:苍茫的江面波涛。
老去:年老。
频经:多次经过。
重来:再次回来。
几何:还能有多少。
牛山:古代山名,常引申为时光流逝或人生短暂的感慨。
动悲感:触发悲伤的情感。
曾:曾经。
侍:服侍,此处指陪伴。
板舆:古代一种用人抬的轻便车子。
- 鉴赏
此诗描绘了诗人重游故地时的所见所感。"后面山无数,南头柳更多"写出了山连岭,柳成林的壮观景象,展示了自然美景之丰富多变。"人家逼江岸,屋柱入沧波"则形象地描绘出江边村落的宁静与和谐,房屋伸展至水中的情境。
诗人的情感在"老去频经此,重来更几何"一句中得到了深刻表达。随着年龄的增长,对于时光流逝的感慨油然而生,每次重返故地,都不由自主地思索未来能再来几次。
最后两句"牛山动悲感,曾侍板舆过"则透露出诗人对往昔岁月的怀念。在牛山之行,不仅是身体上的移动,也是一场心灵的旅行。"曾侍板舆过"暗示着过去的某种经历或情感,现在看来都充满了悲凉。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和个人情感的描绘,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情感积淀以及对于时间流逝、人生变迁的深刻反思。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