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贵三公第,今营一亩居。
兽窟犹思骋,鹪巢不愿馀。
安穷(ān qióng)的意思:指人们生活安定,没有贫穷之忧。
长安(cháng ān)的意思:指安定、稳定的局面或地方
公第(gōng dì)的意思:指公共场所或公共事务。
僻地(pì dì)的意思:僻静的地方
琴书(qín shū)的意思:
◎ 琴书 qínshū
[story-telling,mainly in song,with musical accompaniment] 一种在扬琴伴奏下说唱故事的曲艺形式
柳州琴书
穷僻(qióng pì)的意思:
(1).亦作“ 穷辟 ”。贫穷偏僻。《淮南子·原道训》:“处穷僻之乡,侧谿谷之间。”《汉书·萧何传》:“ 何 买田宅必居穷辟处。” 宋 苏轼 《新城陈氏园》诗:“山城已穷僻,况与城相远。”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艺一·严感遇》:“﹝ 严 ﹞居山中穷僻处,忍飢赋诗。” 杨沫 《青春之歌》第一部第三章:“﹝她﹞就是跟 徐凤英 到 古北口 外收租时见过那险峻的山峦和穷僻的乡村。”
(2).贫困不遇。《战国策·韩策二》:“夫贤者以感忿睚眦之意,而亲信穷僻之人,而 政 独安可嘿然而止乎?”
(3).指贫困不遇之时、地或人。 汉 王充 《论衡·艺增》:“言鹤鸣九折之泽,声犹闻於天,以喻君子修德穷僻,名犹达朝廷也。” 汉 袁康 《越绝书·外传计倪》:“﹝ 越王 ﹞乃使羣臣身问疾病,躬视死丧,不厄穷僻,尊有德,与民同苦乐。”
(4).谓诗风清苦,用字冷僻。《诗话总龟后集·苦吟》引 宋 魏泰 《隐居诗话》:“ 孟郊 诗蹇澁穷僻,瑑削不暇,苦吟而成。”
三公(sān gōng)的意思:指官员的三个职务,分别是公事、公款、公车,也泛指官员的权力、财物和特权。
吾庐(wú lú)的意思:指自己的住所或居所。
燥湿(zào shī)的意思:指天气闷热潮湿,或人的心情烦躁不安。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从昔日的显赫地位到现在退隐田园的生活变迁。开篇“昔贵三公第,今营一亩居”两句,通过对比过去和现在的住所,表达了诗人由高官到普通百姓的生活变化,其中“昔贵三公第”指的是过去作为高级官员拥有豪华的府邸,而“今营一亩居”则是现在只能勉强拥有一个小小的田园之地。
接下来的“聊堪避燥湿,兼欲贮琴书”表达了诗人在这个简陋的小屋中,能够避免风雨之苦,并且还能存放自己的琴和书,保持着精神上的满足和追求。这里的“聊堪”意味着勉强可以,“避燥湿”则是指躲避生活中的不便,而“兼欲贮琴书”则显示出诗人对文化生活的渴望。
以下两句“兽窟犹思骋,鹪巢不愿馀”通过比喻表达了诗人的情感。诗人用“兽窟”来形容自己的住所,虽然简陋,却也是自己思考和追求的空间;“鹪巢不愿馀”则是说,就算是简单的鸟巢,也不愿意过度的奢侈和富有,这反映出诗人对简单生活的向往。
最后,“长安穷僻地,吾亦爱吾庐”表达了诗人尽管居住在偏远简陋的地方,但依然充满了对这份简单生活的喜爱。这里的“长安”虽是唐朝都城之名,但在此处更多指代诗人的内心世界,而“穷僻地”则强调了环境的偏僻与闭塞;“吾亦爱吾庐”则是诗人对自己的小屋怀有深厚的情感。
整首诗通过对比和想象,展现了诗人由贵族到隐居生活的心路历程,以及对于简单生活的珍视和热爱。
两浙去岁灾,东较西为甚。
嗟嗟我黎民,啼饥缺餐饪。
石粉聊充饿,因以致病㾛。
疾苦欲尽知,终夜不安枕。
救灾无奇方,屡留太仓禀。
晚秋纵稍穫,餔啜仅馀沈。
青黄不接时,艰食行哀谂。
申命地方吏,吾意其悉审。
食尔无安肉,衣尔无安锦。
为民之父母,曰惟尔及朕。
子饿父则饱,于心其奚忍。
赈济期虽溢,更发我仓廪。博施慎无遗,庶苏彼?懔。
梗概示端倪,施行尚勤恁。
人力惟小补,仰望早稻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