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不应(bù yīng)的意思:不应指的是不应该,表示某种情况或行为是不应该发生或存在的。
法言(fǎ yán)的意思:法言指的是法律的言辞、法律的规定或法律的意见。
伏虎(fú hǔ)的意思:指隐藏着强大力量的人或事物。
老僧(lǎo sēng)的意思:指年老的佛教僧人,也用来形容年纪大的人。
灵禽(líng qín)的意思:指灵巧敏捷的禽鸟,比喻聪明灵活的人。
清澈(qīng chè)的意思:清澈意指水清澈透明,也可用来形容思想纯洁、心灵明亮。
日落(rì luò)的意思:日落,太阳从地平线下降,天色渐暗的现象。这个成语常用来比喻事物或人的衰落、结束或消亡。
童子(tóng zǐ)的意思:指小孩子的声音非常嘈杂,形容人多嘈杂、喧闹。
心源(xīn yuán)的意思:指人的内心深处的根源,也表示心灵的源泉或思想的起源。
演法(yǎn fǎ)的意思:指按照一定的方法、规则进行表演或表达。也可指用巧妙的言辞、手法来表达自己的意思。
应门(yìng mén)的意思:应门指的是应对门户之外的事物,表示应对外界变化和挑战。
云归(yún guī)的意思:指云雾逐渐散去或消失。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的山中傍晚景象。"日落西水净"写出了夕阳余晖洒在水面,湖水显得格外清澈,日暮时分的静谧气氛油然而生。"云归北崦昏"则进一步渲染了天色渐暗,乌云聚拢山头的情景,烘托出山中的幽深和寂静。
诗人笔下的主人公是一位老僧,他正在禅定之中,专注于内心修炼,对外界的变化似乎无动于衷。"老僧方在定"传达出僧人的修行境界和内心的平静。"童子不应门"暗示山中生活简单,连孩童也懂得保持静默,不打扰僧人的修行。
"伏虎知慈力"运用象征手法,老虎被驯服,象征着僧人具有佛法的力量,能够平息心中的欲望和外界的困扰。"灵禽演法言"则通过灵动的飞鸟传达佛法的智慧,它们仿佛在空中宣讲佛法,增添了神秘感。
最后两句"槛前泉数斛,清澈是心源"以泉比喻僧人心灵的清澈,说明他的心境如泉水般纯净,源自内心的修行和智慧。整首诗通过自然景色和僧人的生活状态,展现了禅宗崇尚的清静与内心的修养。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曼殊遗画,一老僧背夕阳扫落叶。三十年前同寓江楼写以诒予者。题语属秋枚代书,云:“寒风萧瑟,落叶打肩。居士命画,作此质之居士,得无有‘夕阳无限好’之感邪。”夏日展观,黯然题句
亡友残缣三十年,西泠宿草日芊芊。
扫除未了残阳叶,依旧江楼负手前。
万年山
依松屈曲疑无路,十里廿里香深冱。
殿台平入蓬莱图,人烟尽属天台赋。
山奔万马逼人立,泉吼晴雷半天注。
乱峰发地翠参错,沓嶂参差龙屈怒。
阴磴仍遗前腊雪,阳崖竞拔千年树。
亦容羽客卖丹来,更有神僧飞锡渡。
佛界焚香玉女跪,海舟献宝胡儿踞。
未午催敲集梵钟,随云共展升堂具。
冥搜穷日不知极,妙尽所历何容遽。
平生略持山水眼,是处且了林泉素。
挥支公钱极易事,分庞翁榻良难遇。
青山不是世閒无,山若识人人也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