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入青松密,山盘紫甸深。
宝塔怜孤眺,花岩爱远寻。
池上泉浮钵,亭前地布金。
白云(bái yún)的意思:指白色的云彩,比喻轻松、自由自在的心情。
宝塔(bǎo tǎ)的意思:宝塔是指古代寺庙或宫殿中的高塔,也用来比喻高尚的品德或博大的智慧。
残碣(cán jié)的意思:指被破坏或残缺不全的碑石,比喻残存下来的遗迹或残缺的事物。
参宿(cān sù)的意思:指北斗星,也指七星。
禅心(chán xīn)的意思:指心境宁静,思维清晰,能够保持冷静和专注的状态。
高岑(gāo cén)的意思:形容人的品德高尚,道德修养深厚。
皈依(guī yī)的意思:指信仰宗教或追随某种思想而改变信仰或立场。
空山(kōng shān)的意思:形容寂静无人的山谷中传来的声音。
累劫(lèi jié)的意思:累次劫难或磨难。
炉烟(lú yān)的意思:指炉灶上冒出的烟,比喻有功无名或者功劳被埋没。
密义(mì yì)的意思:暗中策划、秘密计划。
南国(nán guó)的意思:指中国南方地区,也可用来形容风景优美、气候宜人的地方。
骑马(qí mǎ)的意思:骑在马上去寻找马。比喻明明眼前就有的事物,却还要去找。
清晨(qīng chén)的意思:指早晨的时刻。
青松(qīng sōng)的意思:指品质高尚、坚定不移的人或事物。
日色(rì sè)的意思:指太阳的颜色,比喻光明和美好。
色相(sè xiàng)的意思:指人的容貌、气色或事物的色彩、外表。
适意(shì yì)的意思:指符合自己的心意,使人感到满意、舒适的意思。
石门(shí mén)的意思:指固执不改变的态度或观点。
双树(shuāng shù)的意思:指两棵相邻的树木,比喻亲密无间的朋友关系。
宿霭(sù ǎi)的意思:指夜晚的露水,也比喻经过长时间的积累或沉淀而形成的智慧或学问。
随缘(suí yuán)的意思:顺从自然的安排,不强求,顺其自然。
天阙(tiān què)的意思:指帝王的宫殿,也泛指天子的居所。
无影(wú yǐng)的意思:没有影子,形容人或事物没有踪迹或不留痕迹。
西方(xī fāng)的意思:指地理方向上的西面,也可以引申为指西方国家或文化。
幽襟(yōu jīn)的意思:形容内心深沉、富有情感。
玉琴(yù qín)的意思:比喻音乐技艺高超,琴音悦耳动听。
云阴(yún yīn)的意思:指云彩遮蔽阳光,使天空显得阴沉。
斋时(zhāi shí)的意思:指斋戒时期,特指佛教徒在斋戒期间所遵循的戒律和规定。
诸天(zhū tiān)的意思:指各种天空、天堂、天国等。
此诗描绘了诗人清晨骑马出游,沿途所见的壮丽山景与古寺之幽静。首句“清晨骑马去,日色照高岑”以动态开篇,展现出诗人行进中的景象,阳光洒在高高的山峰上,画面生动而富有活力。接着,“路入青松密,山盘紫甸深”两句,通过“青松”和“紫甸”的描绘,展现了山林的深邃与神秘。
“石门开净界,天阙抱祇林”则进一步渲染了寺庙所在之地的清静与庄严,仿佛是通往心灵净土的门户。“南国遗踪在,西方累劫沉”两句,既表达了对历史遗迹的追忆,也暗示了对佛法深远意义的探索。
“诸天窥色相,双树长禅心”描绘了寺庙中修行者的专注与内心的平静,仿佛整个宇宙都在静静地观察着他们的修行。“宝塔怜孤眺,花岩爱远寻”则通过宝塔与花岩的形象,表现了对自然与佛学的双重热爱与敬畏。
“年多残碣积,坛覆白云阴”描述了古寺历经岁月沧桑,碑文斑驳,坛台被云雾环绕,充满了历史的厚重感。“定后幡无影,斋时户有禽”则展示了僧侣们修行后的宁静与日常生活的和谐共存。
“炉烟参宿霭,经梵送馀音”描绘了寺庙内香烟缭绕,诵经声与自然界的回响交织在一起,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的氛围。“池上泉浮钵,亭前地布金”通过水池、泉流、钵盂、亭台等元素,展现了寺庙环境的雅致与祥和。
最后,“随缘诠密义,适意散幽襟”表达了诗人随缘而行,深入理解佛法精髓,同时享受自然与心灵的自由。“期尔皈依处,空山携玉琴”则寄寓了诗人希望找到心灵归宿的愿望,以及在自然中寻找精神慰藉的渴望。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刻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对佛教文化的敬仰,以及对内心世界探索的追求,是一首充满哲思与美感的佳作。
古之饮者流,沉冥自夷旷。
迈迹隘区中,逸情出云上。
如何灌仲孺,骂坐日怏怏。
丞相生贵甚,杯酒深责望。
魏其失势人,安能保无恙。
块垒浇不开,颍水翻浊浪。
嗟嗟老秃翁,举止竟踉蹡。
我亦事曲蘖,尚论独惆怅。
达生贵忘机,韬精齐得丧。
愿从竹林游,颓然且酣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