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花春后发,山鸟涧中飞。
- 拼音版原文全文
大 慈 道 宋 /赵 师 秀 青 苔 生 满 路 ,人 迹 至 应 稀 。小 寺 鸣 钟 晚 ,深 林 透 日 微 。野 花 春 后 发 ,山 鸟 涧 中 飞 。或 有 相 逢 者 ,多 因 采 药 归 。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采药(cǎi yào)的意思:采摘草药或采集草药的意思,也比喻学习知识或取得经验。
鸣钟(míng zhōng)的意思:指声音高亢、激昂,如钟声鸣响一般。
青苔(qīng tái)的意思:指长满石头或地面的苔藓,比喻长期未被打理或使用的事物。
人迹(rén jì)的意思:指人类活动留下的痕迹或痕迹所在的地方。
深林(shēn lín)的意思:指茂密的森林,也比喻深奥、复杂的事物或情况。
相逢(xiāng féng)的意思:指两个人在某个地方、某个时间相遇。
野花(yě huā)的意思:指在野外生长的花朵,比喻不受拘束、自由自在的人或事物。
有相(yǒu xiāng)的意思:指有某种特定的样子、特征或特点。
- 注释
- 青苔:一种生长在阴暗潮湿地方的绿色植物。
人迹:人的足迹,指有人活动的地方。
稀:少,稀疏。
小寺:规模不大的寺庙。
晚:傍晚,黄昏。
深林:茂密的森林。
微:微弱。
野花:野生的花朵。
春后:春天之后。
涧:山谷中的小溪。
相逢:相遇。
采药:采集草药。
归:回来。
- 翻译
- 青苔覆盖了路面,人迹罕至。
傍晚时分,小寺传来钟声,深林间阳光微弱透入。
春天过后野花盛开,山鸟在涧中飞翔。
偶尔会有相遇的人,大多是因为采药归来。
-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赵师秀的《大慈道》,描绘了一幅静谧而清幽的山林景象。首句“青苔生满路”写出了山路的荒凉与寂静,青苔覆盖,少有人迹,暗示了环境的偏僻。接着,“人迹至应稀”进一步强调了这种宁静,几乎不见人的踪影。
“小寺鸣钟晚”描绘了傍晚时分,远处寺庙传来悠扬的钟声,增添了时光流转的意蕴,也衬托出山林的深邃。而“深林透日微”则通过“透”字,形象地描绘了阳光穿透茂密树林的缝隙,光线微弱而斑驳,营造出一种神秘而静谧的氛围。
“野花春后发,山鸟涧中飞”两句,通过自然景物的生动描绘,展现了春天的到来和生命的活力,山鸟在涧中飞翔,野花在春天绽放,富有生机。
最后两句“或有相逢者,多因采药归”,点明了山中可能偶尔会有访客,他们可能是寻找药材的隐士,这既呼应了前文的“小寺”,又为整个画面增添了一丝人间烟火气。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大慈道的自然风光,流露出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之美的欣赏。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同昌甫坐雪观看权巽中诗因和其雪句
雪中来雪观,谈妙非波旬。
山僧亦摄衣,两手揖座人。
似以眼谕心,谓言在兹辰。
况复章泉翁,苍华岸乌巾。
知我所居近,喜我与寺邻。
共翻瘦权诗,一条绮丽尘。
是事夫如何,岁寒梅自春。
次韵昌甫·其二
涧冷浮冰澌,深居坐堆灰。
纷然自积雪,怀哉复怀哉。
儿女强解事,走蹈风雪里。
那知病骨酸,常日懒起止。
幽忧底穷尽,抖擞时一拨。
鸿飞声冥冥,本是淡生活。
山深已辟尘,雪中清人心。
飞鸟绝尚可,空花翳阴阴。
寒更数历然,其如雪夜何。
长言与短调,瑞峰清气多。
南屏山看金鲫鱼思东坡
南屏金鲫鱼,苏仙昔尝观。
后来临池人,谁能散馀餐。
西湖多胜处,见此心独宽。
乃知贤达游,百世留清欢。
我来秋初晴,凉风动澄澜。
洋洋复泼泼,两两时单单。
相彼纤介尔,赏音犹独难。
士生天地间,寂寞何足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