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26日(农历三月廿九日) 乙巳蛇年 星期六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送进士陈则英归觐》
《送进士陈则英归觐》全文
明 / 严嵩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长安阙下离觞才子宁亲北堂

已喜登科片玉,曾看作比长杨。

归帆夜度闽川月,舞袖春携汉殿香。

暂到故园久别云霄计日待鹓行。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北堂(běi táng)的意思:指朝廷或官署的宫殿大堂,也比喻高官显贵的居所。

比长(bǐ cháng)的意思:比较身高的差距,比喻比较能力、才干等方面的差距。

才子(cái zǐ)的意思:指具有卓越才华的人,特指文学才子。

长杨(cháng yáng)的意思:长杨是指长时间的离别或分别。

长安(cháng ān)的意思:指安定、稳定的局面或地方

登科(dēng kē)的意思:指通过科举考试而被授予功名或官职。

故园(gù yuán)的意思:指故乡或家乡。

归帆(guī fān)的意思:指船只返航归港。

久别(jiǔ bié)的意思:长时间分离或离开后再次相聚

看作(kàn zuò)的意思:将某人或某物视为另外一个人或物体。

离觞(lí shāng)的意思:离开酒杯

闽川(mǐn chuān)的意思:指福建和四川两个地方。

宁亲(níng qīn)的意思:宁可亲自去做,也不愿意委托给他人。

片玉(piàn yù)的意思:形容美玉碎裂成片的样子。也比喻人才被分散或浪费。

阙下(què xià)的意思:指位于高处或重要位置的人物或事物。

送离(sòng lí)的意思:送别离别。

云霄(yún xiāo)的意思:指高耸入云的山峰,也用来形容极高的境界或远大的抱负。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严嵩为送别友人陈则英归乡省亲所作。诗中充满了对友人的深情厚谊和对其未来的美好祝愿。

首联“长安阙下送离觞,才子宁亲赴北堂”,描绘了在京城长安的皇宫门前,诗人严嵩为即将前往北方家乡探望父母的才子陈则英设宴饯行的情景。这里以“阙下”代指皇宫,既点明了地点,也暗示了陈则英作为才子的身份与地位。

颔联“已喜登科同片玉,曾看作赋比长杨”,是对陈则英才华的赞美。前句“已喜登科”表达了对陈则英科举及第的喜悦之情,“同片玉”比喻他与其他杰出人才并列,共同闪耀;后句“曾看作赋比长杨”则是对陈则英文采的极高评价,将他的文章与西汉著名文学家司马相如的《子虚赋》相比,意在赞扬其文笔之优美。

颈联“归帆夜度闽川月,舞袖春携汉殿香”,描绘了陈则英归乡途中的情景。前句“归帆夜度闽川月”展现了一幅夜晚船只穿越福建江河,月光洒在水面上的美丽画面,象征着陈则英归乡的温馨与宁静;后句“舞袖春携汉殿香”则通过想象陈则英在春天返乡时,仿佛带着皇宫中的香气,寓意着他不仅带回了家乡的气息,也带来了京城的荣耀与文化。

尾联“暂到故园非久别,云霄计日待鹓行”,表达了对陈则英短暂离别后的期待与祝福。前句“暂到故园非久别”意味着虽然暂时离开,但很快就会再次相聚,体现了深厚的友情与亲情;后句“云霄计日待鹓行”则是对陈则英未来仕途发展的美好祝愿,希望他能像鹓鸟一样,飞向高远的天空,实现自己的理想与抱负。

整首诗情感真挚,既有对友人离别的不舍,也有对其未来成功的期许,展现了深厚的人情味和对友情、亲情的珍视。

作者介绍
严嵩

严嵩
朝代:明

猜你喜欢

蓬莱馆午憩

驿门系马听蝉吟,翻动平生万里心。

桥畔笛声催日落,城边草色带烟深。

关河历历功名晚,岁月悠悠老病侵。

忆戍梁州如昨日,凭阑西望一沾襟。

(0)

道院述怀二首·其二

八十年前一炷香,依然馀习未全忘。

旧缘入静多扃户,近为精思别置床。

篝火古铛煎桧蜜,汲泉小瓮酿松肪。

老翁正似辽天鹤,更觉人间岁月长。

(0)

春阴

数间茅屋傍枫林,常负平生万里心。

老去逐年增老病,春来无日不春阴。

曲尘蘸岸波初涨,猩血团枝色已深。

欲到东园还懒起,却和残睡听鸣禽。

(0)

雨后至近村二首·其一

夜雨晓方止,朝云犹作阴。

山馀一寸碧,溪长半篙深。

卧泛白鸥渚,行穿黄叶林。

老农能共语,真率会人心。

(0)

泛湖至东泾三首·其三

细细桃枝竹,疏疏麂眼篱。

雪霜烧葑夜,月露采菱时。

腰斧登山早,移罾出浦迟。

关心尽幽事,恨汝不能诗。

(0)

园中小饮

此老胸中万顷宽,小园幽径日追欢。

宁教酒欠寻常债,耻就人求本分官。

高柳阴浓烟欲暝,丛花红湿露初漙。

要知泽国年光晚,已过清明尚浅寒。

(0)
诗词分类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诗人
李朴 张仲素 高其倬 柳恽 聂夷中 胡安国 翁森 宗楚客 詹敦仁 邢参 韩琮 韩菼 江万里 钱大昕 魏禧 冯梦祯 陈抟 王居安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