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诛无道秦,师行宜大誓。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布衣(bù yī)的意思:指穿着简朴的衣服,比喻清贫的生活或贫贱的身份。
成败(chéng bài)的意思:成功和失败。
大名(dà míng)的意思:大名指的是名声很大、声名远扬的名字或称号。
二世(èr shì)的意思:指第二代,多用来形容接班人或继承者。
非计(fēi jì)的意思:不计较,不计较得失
锋锐(fēng ruì)的意思:形容刀剑等锋利尖锐,也用来形容思想、眼光等敏锐、犀利。
符契(fú qì)的意思:符契指事物相符合,符合心意或符合规定。
扶苏(fú sū)的意思:指扶持、培养有才华的年轻人。
功德(gōng dé)的意思:指善行、善事所积累的功德。
关令(guān lìng)的意思:关令是指官员的命令或指示。
嘉惠(jiā huì)的意思:指对人或事物给予慷慨的帮助或善意的恩惠。
六国(liù guó)的意思:指战国时期的六个诸侯国,也用来形容众多国家或势力并存的局面。
匹夫(pǐ fū)的意思:指普通百姓,也可指普通人。
偏袒(piān tǎn)的意思:偏袒指偏向、偏爱某一方,对其予以特殊照顾或偏护。
上天(shàng tiān)的意思:指超出人力所能及的事物,也可以表示极高的地位或境界。
遂成(suì chéng)的意思:实现、完成
汤武(tāng wǔ)的意思:指人勇武有力,能力强大。
天下(tiān xià)的意思:指整个世界、全国或全境。
微细(wēi xì)的意思:非常细小、微小。
无二(wú èr)的意思:没有第二个,独一无二
无道(wú dào)的意思:指人行为不正、不道德、没有道德准则,做事不公正,没有法律约束。
西向(xī xiàng)的意思:指向西方发展,表示追求新的事物或改变现状的意愿。
在上(zài shàng)的意思:指在某个位置、地方或者身份上居高临下,具有统治、掌控或者支配的意义。
诈称(zhà chēng)的意思:虚假地称呼或标榜自己的身份、资质或能力。
诸侯(zhū hóu)的意思:指各个分封国的统治者或领袖。
- 鉴赏
此诗《咏古(其十四)》由明代末年至清代初期的诗人屈大均所作。诗中借陈涉起义之事,表达了对历史英雄的赞颂与对权力更替的深刻思考。
首句“陈涉奋布衣”点出主角陈涉出身卑微,却能振臂一呼,引发大规模的反抗。接着“遂成士崩势”描绘了陈涉起义后,秦朝的统治如同大厦将倾,形势急转直下。随后“偏袒一大呼,秦已无二世”描述陈涉的号召力,秦朝政权岌岌可危,似乎已无法维持长久。
“匹夫举大名,汤武若符契”赞扬陈涉如同商汤、周武王一般,以微小之力成就大业,符合历史的天命。紧接着“扶苏虽当立,诈称亦非计”指出即使扶苏本应继位,但陈涉的起义并非虚妄之举,而是顺应民心。
“将诛无道秦,师行宜大誓”表明陈涉起义是为了推翻暴政,因此在征讨秦朝时应当发布广泛的檄文,凝聚人心。接下来“成败在上天,西向乘锋锐”暗示起义的成功与否,实则由命运决定,陈涉率军西进,锐不可挡。
“毋示天下私,自王以微细”强调起义不应有私心,即使是出身低微之人也能成为王者。最后“为秦多益敌,六国蒙嘉惠。入关令诸侯,功德可为帝”总结,陈涉的起义不仅削弱了秦国的力量,也使六国得到恩惠,最终进入关中,建立了新的政权,功勋卓著,可称为帝王。
整首诗通过对陈涉起义的描绘,展现了历史英雄的气魄与智慧,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对于权力更迭、英雄造时势的深刻见解。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置酒登赋楼观月立夫有诗序别次韵
西山自高爽,更上百尺楼。
月华出万象,独以寸目收。
寒光增灏气,山影接江流。
相从更几日,醉赏同一瓯。
诸君有大志,应销别去愁。
衣食才足守坟墓,记取龙钟马少游。
九日同韶美谊夫登妙明分韵得光字
野迥半留日,云薄初护霜。
一倾萸菊酒,三肃翰墨场。
诸君党友贤,独我鬓毛苍。
满引虽云乐,分携亦自伤。
平生子刘子,趣归谒建章。
勋业定指取,富贵肯相忘。
古人重佳节,酬酢无馀觞。
龙山丹叶飞,骑台白草荒。
但使修名立,岂识离绪长。
明年未可料,共饮西湖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