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26日(农历三月廿九日) 乙巳蛇年 星期六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崇阳道中作四首·其四》
《崇阳道中作四首·其四》全文
宋 / 李纲   形式: 古风  押[寝]韵

连年兵甲兴,犹幸东南稔。

食足无叛民,闾里安枕

传闻江淮间,蝗旱今犹甚。

努力燮调,未寒心已凛。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安枕(ān zhěn)的意思:指安心、放心、安定地休息或睡觉。

兵甲(bīng jiǎ)的意思:指战士穿戴战甲,准备上战场。比喻做好充分准备,迎接困难和挑战。

传闻(chuán wén)的意思:指没有确凿证据的消息或传说。

东南(dōng nán)的意思:指东南方向。

寒心(hán xīn)的意思:指心情受到冷落、伤害、失望,感到悲凉、凄凉的情绪。

蝗旱(huáng hàn)的意思:指因蝗虫成灾或旱情严重而造成的灾害。

江淮(jiāng huái)的意思:指江河的宽广和淮河的浅短,用来形容人或事物的宽广和短小。

连年(lián nián)的意思:连续多年

闾里(lǘ lǐ)的意思:指家乡、故乡。

努力(nǔ lì)的意思:用心力去做某事,不懈地付出努力。

燮调(xiè diào)的意思:调和各方面的利益,使之相互协调。

鉴赏

这首诗反映了诗人对社会民生的深切关怀。首句“连年兵甲兴”描绘了长期战争的背景,接着“犹幸东南稔”表达出尽管战乱频仍,但东南地区仍能丰收的庆幸。这种对比展现了诗人对于和平与稳定的渴望。

“食足无叛民,闾里得安枕”两句进一步强调了粮食充足对于社会安定的重要性,百姓因食物丰足而没有叛乱之心,乡村得以安宁。这体现了诗人认为物质基础是社会稳定的根本。

然而,“传闻江淮间,蝗旱今犹甚”揭示了现实中的另一面,江淮地区仍然遭受蝗灾和旱灾的困扰,显示出即便在局部地区,自然灾难依旧严峻。这种对比加深了对社会问题的关注。

最后,“努力事燮调,未寒心已凛”表达了诗人对解决这些问题的呼吁。他希望人们能够共同努力,调和矛盾,即使在寒冷的季节,心中也应充满警觉和应对之策。这反映了诗人积极向上的态度和对社会进步的期待。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描绘战争与和平、自然与社会、过去与未来的对比,展现了诗人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洞察和对美好未来的向往。

作者介绍
李纲

李纲
朝代:宋   字:伯纪   号:梁溪先生   生辰:1083年-1140年2月5日

李纲(1083年7月27日-1140年2月5日),字伯纪,号梁溪先生,常州无锡人,祖籍福建邵武。两宋之际抗金名臣,民族英雄。宋徽宗政和二年(1112年),李纲登进士第,历官至太常少卿。宋钦宗时,授兵部侍郎、尚书右丞。靖康元年(1126年)金兵入侵汴京时,任京城四壁守御使,团结军民,击退金兵。但不久即被投降派所排斥。宋高宗即位初,一度起用为相,曾力图革新内政,仅七十七天即遭罢免。
猜你喜欢

用前韵寄明叔

须白底用悲,我十君二五。

亦莫问此身,寒暑堪几数。

别君春已夏,往往疏劳苦。

况说买江天,重听诵诗许。

君德故有基,层台繇累土。

不问鸱鸮诗,犹谓民或侮。

如我乃宜归,舍农即为圃。

永与世俗辞,君来当勿户。

(0)

以坡公君如大江日千里我如此水千山底为韵作小诗十四首重送在伯盖深有感于斯句云·其十

明经取青紫,此谚亦已鄙。

至哉师初录,弃彼尝在此。

(0)

送张王臣

邂逅高标识,漂流仁里依。

君为鄂渚去,我亦鼎州归。

风月情何已,江湖便苦稀。

政嗟书莫数,忽喜麈重挥。

论事多惊俗,谈诗每造微。

方能以文会,遽复揽征衣。

常伯麒麟像,词垣鸑鷟飞。

官今况京秩,名且达天扉。

天马当云路,沙鸥合钓矶。

无庸问车笠,要不负羁鞿。

(0)

赠李子永泳

漫刺平生不妄投,不知我者谓何求。

平生愿作李君御,问事况闻他秩抽。

驿舍夜凉陪麈尾,野田风晚从遨头。

可嗟鞅掌催成去,未尽登临山水幽。

(0)

感怀二首·其一

无闻真已矣,曷不遂归哉。

试问惠文治,何如三径开。

人嗤曹是马,梦觉蚁安槐。

得丧吾知已,讵须呼去来。

(0)

程阁学知建宁府入对二首·其一

日边飞下诏黄新,大府潜藩属老成。

一代儒宗还北阙,十年法从对延英。

从容定有回天力,咫尺重闻曳履声。

便觉儿童语音好,谢公今起慰苍生。

(0)
诗词分类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竹子 客愁 写山 写鸟 亲情 音乐 宫怨
诗人
释慧空 陆文圭 杨巍 叶茵 陈匪石 牟巘 华岳 何绛 王缜 释宗泐 蓝智 区元晋 王廷陈 林熙春 王汝玉 吴妍因 胡仲弓 释道潜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