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16日(农历三月十九日) 乙巳蛇年 星期三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秀州秋日》
《秀州秋日》全文
宋 / 沈括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草满池塘送梅,林疏野色近楼台

天围故越侵云尽,潮上孤城带月回。

客梦随风叶断,愁心低逐雁声来。

流午又喜经重九可意黄花是处开。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池塘(chí táng)的意思:池塘指的是一种水源,比喻一定范围内的事物或环境。

愁心(chóu xīn)的意思:忧虑、担心的心情。

带月(dài yuè)的意思:有月亮

孤城(gū chéng)的意思:指单独存在的城市或孤立无援的城市。

黄花(huáng huā)的意思:比喻事物或人的本质已经改变或消失。

客梦(kè mèng)的意思:指客人做梦,也可以表示心中的所愿望。

可意(kě yì)的意思:可爱而讨人喜欢。

楼台(lóu tái)的意思:楼台指的是高大的建筑物或台阶,常用来比喻权势显赫、声望高大的地位。

是处(shì chù)的意思:指人的品行或处事态度不端正,没有原则,不守诚信。

疏野(shū yě)的意思:指疏于世故,不善交际。

送梅(sòng méi)的意思:指送人梅花,寓意着送别、离别。

随风(suí fēng)的意思:随着风的方向而移动或改变。

野色(yě sè)的意思:指自然界中的美丽景色,也可用来形容人的容貌或风采。

重九(chóng jiǔ)的意思:指重阳节。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秋日秀州的壮丽景色与诗人深沉的情感。首联“草满池塘霜送梅,林疏野色近楼台”以霜降后梅树的景象和稀疏的树林映衬出秋天的宁静与萧瑟,同时池塘与楼台的点缀又为画面增添了几分生动与雅致。颔联“天围故越侵云尽,潮上孤城带月回”则将视野拉高,描绘了天空与越地的广阔,以及潮水与月光下的孤城,营造出一种辽远而神秘的意境。

颈联“客梦冷随风叶断,愁心低逐雁声来”转而抒发个人情感,通过梦境的破碎和雁声的低沉,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忧愁。尾联“流午又喜经重九,可意黄花是处开”在悲凉中透露出一丝希望,诗人虽感伤于时光流逝,却也欣喜于重阳佳节的到来,以及遍地盛开的菊花,寓意着生活的美好与坚韧。

整体而言,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秋日的自然景观,并巧妙地融入了诗人的情感体验,展现了宋代文人对自然美的欣赏与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作者介绍
沈括

沈括
朝代:宋   字:存中   号:梦溪丈人   籍贯:北宋浙江杭州钱塘县(今浙江杭州)   生辰:公元1031~1095年

沈括(1031—1095),字存中,号梦溪丈人,汉族,浙江杭州钱塘县人,北宋政治家、科学家。沈括出身于仕宦之家,幼年随父宦游各地。嘉祐八年(1063年),进士及第,授扬州司理参军。宋神宗时参与熙宁变法,受王安石器重,历任太子中允、检正中书刑房、提举司天监、史馆检讨、三司使等职。元丰三年(1080年),出知延州,兼任鄜延路经略安抚使,驻守边境,抵御西夏,后因永乐城之战牵连被贬。
猜你喜欢

先师友兰张先生祠堂落成其子公佩来告将别赋此祠在斜泾之阳超果寺之西南庑即旧之学舍今主僧道俊所作也

萧寺同游五十年,京华一笑两茫然。

流光如此可复几,朋辈到今谁更贤。

旧业斋房闻再整,新祠蘋藻亦粗涓。

临岐不尽追攀意,总在斜湾落照边。

(0)

悔轩宗伯将赴南都出山水横幅索题上有敬所诗因次其韵

君不见长安列第罗金屏,山亭水阁纷纵横。

洞门落日烟雾合,回转天地迷阴晴。

又不见岷江五月蛟龙怒,雷奔直下空舲渡。

千钧一发寄黄头,只尺顿殊人鬼路。

川平山远画者谁,旷朗一洗丰肥痴。

涂行室偃各有适,此意只许尧民知。

纶竿未挂珊瑚树,谁识先生会心处。

行看巨舸济中流,且为江山发新句。

(0)

送陆时敏分教建安

怡柑堂下菊花前,把酒摊书四十年。

感旧不知吾老矣,忆归翻为子欣然。

吴山越峤行千里,云谷沧洲赋几篇。

往问诸君定相识,苍崖似有姓名镌。

(0)

元夕壶阴石潭会西轩用前韵

浮云海内几西东,此夕尘襟一笑空。

已放银花开火树,更邀明月共清风。

江湖地忆他年远,松柏心知早岁同。

看取白头黄太史,夜灯方下读书功。

(0)

黄家闸南数里地旷多盗丁卯北行阁浅三宿是日风帆迅疾家童指示其处为之怃然

此地曾三宿,重来尚眼明。

寒泉高岸下,还似昔时清。

(0)

姚德夫晚翠诗

共惜春红好,谁看晚翠深。

涧边长郁郁,霜后独森森。

秾冶非吾事,幽贞回此心。

山中有园绮,垂白更相寻。

(0)
诗词分类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闲适 牡丹 节日 写人 挽诗 惆怅 写雨 题诗 写景
诗人
凌云翰 贝琼 强至 程公许 孙一元 欧必元 李昱 苏葵 林弼 郭印 区越 林希逸 韩元吉 李石 葛胜仲 缪公恩 王称 陈宓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