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5月02日(农历四月初五日) 乙巳蛇年 星期五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借琴》
《借琴》全文
元 / 耶律楚材   形式: 七言绝句  押[侵]韵

龙冈居士本知音,参透渊明得趣心。

暂借桐君吝惜玉泉习气未忘琴。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本知(běn zhī)的意思:指本领、知识、才能等在某个领域中的专长或造诣。

参透(cān tòu)的意思:理解透彻,洞悉其中的道理或真相。

得趣(de qù)的意思:

(1).谓合乎礼之旨意。《文选·张衡<东京赋>》:“规遵王度,动中得趣。” 薛综 注:“趣,意也……举动合礼之意也。”
(2).领会情趣。 宋 林逋 《赠胡明府》诗:“一琴牢落倚松窗,孤澹无君得趣长。” 宋 周必大 《二老堂诗话·陶杜酒诗》:“ 陶渊明 诗‘酒能消百虑’, 杜子美 云‘一酌散千忧’,皆得趣之句也。”
(3).获得乐趣。有趣味。 清 捧花生 《画舫馀谈》:“各摊数十文於前,斤斤较量,汗流满背,自以为得趣,旁观者殊作恶也。”

居士(jū shì)的意思:指居住在寺庙或道观里的人,也可泛指在家修行的人。

吝惜(lìn xī)的意思:形容人非常吝啬,舍不得花钱。

桐君(tóng jūn)的意思:指人的名字,也用来形容人的名字很有声望。

习气(xí qì)的意思:指长期养成的习惯、性格或行为方式。

玉泉(yù quán)的意思:指美玉出自清泉,比喻才华出众、品质高尚的人。

渊明(yuān míng)的意思:渊博明智,学识深广。

知音(zhī yīn)的意思:知己,好朋友

鉴赏

这首诗是元代诗人耶律楚材所作的《借琴》。首句“龙冈居士本知音”表明诗人自认具有深厚的音乐修养和对高雅艺术的理解,如同古代的龙冈居士一般。次句“参透渊明得趣心”则暗示诗人深得陶渊明那种超脱世俗、追求自然情趣的精神,这与音乐的意境相契合。

“暂借桐君休吝惜”一句,诗人以“桐君”代指琴,表达自己对于琴的热爱和渴望借用之意,但语气中并无贪婪,而是出于对音乐的热爱和对艺术的尊重。“桐君”在中国文化中常被用来象征高雅的琴师或珍贵的古琴,诗人希望暂时借用,体现了他的谦逊和对琴艺的敬重。

最后一句“玉泉习气未忘琴”,“玉泉”可能指的是琴声如泉水般清澈,也可能暗指诗人自己的品格高洁。诗人强调即使在日常生活中,他对琴的热爱和修养也未曾忘怀,这体现了他对音乐的执着和对生活的艺术化态度。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借琴这一主题,展现了诗人对音乐的深厚情感和高尚品格,以及对自然和艺术的深刻理解。

作者介绍
耶律楚材

耶律楚材
朝代:元   字:晋卿   号:玉泉老人   生辰:1190年7月24日 —1244年6月20日

耶律楚材(1190年7月24日 —1244年6月20日),字晋卿,号玉泉老人,法号湛然居士,蒙古名吾图撒合里,契丹族,蒙古帝国时期杰出的政治家、宰相,金国尚书右丞耶律履之子。1215年,成吉思汗的蒙古大军攻占燕京时候,听说他才华横溢、满腹经纶,遂向他询问治国大计。而耶律楚材也因对金朝失去信心,决心转投成吉思汗帐下他的到来,对成吉思汗及其子孙产生深远影响,他采取的各种措施为元朝的建立奠定基础。乃马真后称制时,渐失信任,抑郁而死。卒谥文正。有《湛然居士集》等。 
猜你喜欢

妾薄命二首·其二

叶落风不起,山空花自红。

捐世不待老,惠妾无其终。

一死尚可忍,百岁何当穷。

天地岂不宽,妾身自不容。

死者如有知,杀身以相从。

向来歌舞处,夜雨鸣寒蛩。

(0)

颜市阻风二首·其一

水到西流阔,风从北极来。

声驱峡口坼,力拔岭根摧。

突兀重重浪,轰豗处处雷。

顺流看过舫,更著快帆催。

(0)

喜宣义大师英公相访

三事天衣两字师,长安风月更谁知。

闲骑劣马寻碑去,醉卧荒庐出寺迟。

辞赡不容誇犬子,兴阑兼许吐鱼儿。

左冯假道来看我,正值严冬大雪时。

(0)

游东岩

散策东岩路,梦中曾记经。

斜晖射残雪,岩谷遍晶荧。

鸦鸣山寂寂,意迥川冥冥。

乘兴欲穷讨,会心还少停。

新晴远村白,薄暮群峰青。

危途通仙境,胜日行画屏。

岂独净一念,将期朝百灵。

不同南涧咏,悲慨满中扃。

(0)

梅花绝句十首·其五

兰荃古所贵,梅乃晚见称。

盛衰各有时,类非人力能。

(0)

初秋梦故山觉而有作四首·其四

杜宇真吾交,劝去恨不速。

忠告输肝肺,厚意均骨肉。

陋哉鹧鸪语,揣我贫念禄。

竹鸡更鄙浅,泥淖忧车轴。

秋风严濑清,春雨戴溪绿。

行矣勿复疑,照影巾一幅。

(0)
诗词分类
写鸟 亲情 音乐 宫怨 贬谪 相思 惜春 惜时 宴会 桃花 愤世嫉俗 怀才不遇 长江 松树 写风 写草 气节 沧桑
诗人
龚用卿 丘丹 吕坤 朱翊钧 蔡寿祺 常衮 李璆 陈琳 徐干 汤惠休 倪思 汪洙 王季友 谢谔 完颜璟 杨玉环 杨凝式 陆九韶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