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等殊(děng shū)的意思:不同,各异
登陟(dēng zhì)的意思:指登上高山或攀登高峰。
非时(fēi shí)的意思:不合时宜
浮光(fú guāng)的意思:浮光指的是光亮闪烁的现象,也可用来形容虚幻、不真实的景象。
故里(gù lǐ)的意思:故里指的是一个人的故乡或祖籍。
晦匿(huì nì)的意思:隐晦、不明显
裸国(luǒ guó)的意思:指一个国家缺乏基本的防御能力,无法保护自己的国土和人民。
南山(nán shān)的意思:指的是南方的山,也可泛指高山。
去去(qù qù)的意思:离开,走开
山足(shān zú)的意思:指山势高耸,山峰接连不断的样子。
时世(shí shì)的意思:指当前的时代或社会环境。
殊方(shū fāng)的意思:特殊的方法或途径
往来(wǎng lái)的意思:往来是一个动词短语,表示来去、交流、来往等意思。
未免(wèi miǎn)的意思:表示某种情况或行为过于极端、不可避免或无法容忍。
雾豹(wù bào)的意思:形容人的身手敏捷,行动迅猛。
相疑(xiāng yí)的意思:互相怀疑或猜疑。
疑惑(yí huò)的意思:对某事或某人产生疑问或困惑的心情。
衣裳(yī shang)的意思:指衣服,也可用来形容衣着。
瀛海(yíng hǎi)的意思:指广阔无边的大海,也用来形容广阔无垠的事物。
章甫(zhāng fǔ)的意思:指人的仪表端庄、举止得体。
哲人(zhé rén)的意思:指具有深刻智慧和高尚道德的人。
知几(zhī jī)的意思:知道多少。
- 鉴赏
这首诗《招隐六章(其三)》由清代诗人洪繻所作,通过独特的比喻和象征手法,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与对现实社会的反思。
首句“章甫适越邦,衣裳居裸国”,以“章甫”(古代的一种礼帽)和“越邦”(南方地区)的对比,形象地描绘了从文明礼仪到原始状态的转变,暗示了诗人对远离尘嚣、回归自然的渴望。接着,“虽不相往来,未免相疑惑”则表达了在不同文化或生活方式中,人们难免会产生误解和隔阂,强调了和谐共处的重要性。
“南山有雾豹,非时长晦匿”运用了“雾豹”的隐喻,雾豹在云雾中难以辨认,象征着才华横溢但不为世人所知的隐士。而“知几有哲人,焉可被时识!”则表达了对那些深藏不露、具有高深智慧的隐士的敬仰,同时也提出了一个疑问:如何在纷扰的世间识别并欣赏这些真正的智者?
“时世日以非,浮光日以昃”揭示了诗人对当时社会风气的不满,认为世风日下,人心浮躁。接下来,“故里等殊方,瀛海同荒僰”将故乡与远方、大海与边陲之地进行对比,强调了无论身处何地,都可能面临相似的困境和挑战,体现了诗人对普遍人性和社会现象的深刻洞察。
最后,“去去勿复迟,前山足登陟!”鼓励人们勇敢追求自己的理想和目标,不要因为眼前的困难而停滞不前,表达了积极进取的生活态度。整首诗通过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社会的批判,展现了诗人丰富的情感世界和深刻的思考。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酬乐天见贻贺金紫之什
久学文章含白凤,却因政事赐金鱼。
郡人未识闻谣咏,天子知名与诏书。
珍重贺诗呈锦绣,愿言归计并园庐。
旧来词客多无位,金紫同游谁得如。
酬国子崔博士立之见寄
健笔高科早绝伦,后来无不揖芳尘。
遍看今日乘轩客,多是昔年呈卷人。
胄子执经瞻讲坐,郎官共食接华茵。
烦君远寄相思曲,慰问天南一逐臣。
敬酬微公见寄二首
凄凉沃州僧,憔悴柴桑宰。
别来二十年,唯馀两心在。
越江千里镜,越岭四时雪。
中有逍遥人,夜深观水月。
别苏州二首
三载为吴郡,临岐祖帐开。
虽非谢桀黠,且为一裴回。
流水阊门外,秋风吹柳条。
从来送客处,今日自魂销。
和严给事闻唐昌观玉蕊花下有游仙二绝
玉女来看玉蕊花,异香先引七香车。
攀枝弄雪时回顾,惊怪人间日易斜。
雪蕊琼丝满院春,衣轻步步不生尘。
君平帘下徒相问,长伴吹箫别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