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拼音版原文全文
蠹 书 鱼 宋 /邵 雍 形 状 类 于 鱼 ,其 心 好 蠹 书 。居 常 游 箧 笥 ,未 始 在 江 湖 。为 害 千 般 有 ,言 烹 一 物 无 。年 年 当 盛 夏 ,{左 日 右 煞 }了 却 如 初 。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蠹书(dù shū)的意思:指书籍受到虫蛀,比喻书籍没有人读或被忽视。
居常(jū cháng)的意思:常常居住在某个地方。
江湖(jiāng hú)的意思:指社会上的浮动人员、游离人士,也指江湖中的各种事物和活动。
了却(liǎo què)的意思:完成某件事情,解决问题,使情况得到圆满解决。
年年(nián nián)的意思:每年都;每年一次
千般(qiān bān)的意思:形容变化多端、千变万化。
箧笥(qiè sì)的意思:指文书、文件等积存的很多。
如初(rú chū)的意思:如同初次一样,像刚开始一样纯洁无暇。
盛夏(shèng xià)的意思:指夏季最繁盛、最热烈的时期。
未始(wèi shǐ)的意思:未曾开始;从未有过。
为害(wéi hài)的意思:指坏人或坏事对他人造成的伤害或损害。
形状(xíng zhuàng)的意思:指事物的外部形态或特征。
一物(yī wù)的意思:指一件事物或一个物品。
状类(zhuàng lèi)的意思:指形状、状态相似或相近的一类事物。
- 翻译
- 它的形状像鱼,内心却爱蛀书。
平时藏在箱笼中,从未涉足世间江湖。
它带来千般祸害,说到烹煮却无所畏惧。
每年到了夏天最盛时,破坏依旧如最初一般。
- 注释
- 形状:外貌特征。
类于:类似。
鱼:比喻。
其心:指代不明的主体。
好蠹书:喜好蛀蚀书籍。
居常:平时。
游箧笥:在箱笼中游走。
未始:从未。
江湖:这里指现实世界。
为害:造成危害。
千般:各种各样的。
言烹:说到烹煮。
一物无:对任何事物都不怕。
年年:每年。
盛夏:夏季最热的时候。
㬠了:形容破坏严重。
如初:像最初一样。
- 鉴赏
这首诗名为《蠹书鱼》,是宋代诗人邵雍所作。诗中以"形状类于鱼"起笔,形象地描绘了一种书籍蛀虫,它外表像鱼,但实际上对书本有着极大的破坏力。"其心好蠹书",通过拟人手法,表达了这种虫子对书籍的偏好和危害。它常常藏匿于书箱之中,而非在江河湖海中生活,暗示了它的生活环境与书籍紧密相连。
接下来的诗句"为害千般有,言烹一物无",进一步强调了蠹书鱼的危害之多,尽管人们可能会想到用烹饪的方式来消灭它,但诗人却说从未听说有人真的这样做。最后两句"年年当盛夏,㬠了却如初",寓意这种虫害无论经历多少个夏天,只要书籍不除,它就会年复一年地重现,始终无法根治。
整体来看,这首诗寓言性强,借蠹书鱼的形象,揭示了书籍保护的重要性,也暗含了对知识文化的珍视。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沁园春·其四美人心
一点灵犀,无有人知,荧荧到今。
在若耶溪畔,浣纱曾捧;上阳宫内,欲锁难禁。
才寄双眉,又拈三指,好向风流谱上寻。
黄昏后,看篆香成字,吹玉传音。花间重掩罗襟。
恐未许游蜂试浅深。怕长卿膝上,瑶琴巧拨;
虎头画里,棘刺轻针。
笑靥将来,眼波递出,珍重相思一寸金。
分明处,在丁香舌上,细语微吟。
水龙吟.郑兰玉赋蜡梅,工甚,予拾其遗意补之
玉人栀貌堪怜,晓妆一洗铅华尽。
此花应是,菊分颜色,梅分风韵。
萼点驼酥,口攒金磬,心凝檀粉。
甚女贞染就,仙女绝胜,蜂儿童,鹅儿嫩。
说与玉龙莫品,怕宫波、一般流浪。
故人堪寄,折枝代取,江南春信。
沉水全熏,檗丝密缀,额黄深晕。
乍燕姬未识,是花是蜡,笑偎人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