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杯如作焭,卓锡自忘禅。
追言昊天观,罢驿是何年。
这首诗描绘了惠通泉的神奇与清幽,以及它在佛教文化中的独特地位。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将自然景观与人文历史巧妙融合,展现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意境。
“谁料三山下,浮珠有惠泉。”开篇即以疑问句式引出,暗示读者对惠通泉的发现之意外与惊喜。三山之下,浮珠之旁,一汪清泉悄然存在,其神秘与美丽令人赞叹。
“洗杯如作焭,卓锡自忘禅。”这两句进一步描绘了惠通泉的神奇功效。清洗酒杯时仿佛能闻到焭香,这不仅象征着泉水的纯净与香气,也暗含着洗涤心灵之意。卓锡,即僧人立锡杖于地,此处借指僧人在此修行,却因泉水的美妙而忘却了禅定,表达了对泉水的深深敬仰与喜爱。
“地是神仙境,名因衲子传。”诗人赞美惠通泉所在的地域如同仙境一般,充满了神秘与美好。而其名声之所以流传,皆因僧侣们的口耳相传,体现了佛教文化与地方文化的相互交融。
“追言昊天观,罢驿是何年。”最后两句则将视线拉回历史,提及昊天观与驿站,通过时间的追溯,强调了惠通泉在历史长河中的重要地位。罢驿,意为不再设驿站,意味着这里成为了重要的休息与朝圣之地,不再只是简单的交通中转站。
整首诗通过对惠通泉的描绘,不仅展现了其自然之美,更蕴含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宗教情感,是一首富有意境与哲思的作品。